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资讯 >> 正文

湖北广电精品频出背后的秘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6日10:55 来源:光明日报 刘牧

  2014年中国电视剧年产量超过15000集,全年电影票房接近300亿元。漂亮数字的背后难掩一个尴尬的事实:当下的影视剧创作整体上仍然是有高原,缺高峰,有作品,缺精品。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湖北广电逆势推出了一大批文化精品:纪录片《楚国800年》和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年头与年尾登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成为观众长久关注的焦点;《楚国800年》和广播剧《格桑花开》一起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宣传“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投资仅170万元的电影《我的渡口》一举获得数项国际电影节大奖。

  业内人士将湖北广电在所有门类中全面突破的事实称为“湖北广电现象”。

  机制改革升级内容生产

  实际上,“湖北广电现象”的出现缘自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文化强省战略。2011年12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上指出,湖北文化资源丰富,要把优势的文化资源变成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精品。

  在政策的指引下,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推行内部机制改革,提出了“一流标准”的要求。

  在此改革思路之下,从2012年“一流标准建设年”到2013年“一流标准升级年”,再到2014年的“创新突破,一流升级”,湖北广电在管理上连年都有大的举措,围绕查找新闻宣传、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即知即改。

  撬动体制活力的关键机制改革是“结果指向型考察”。比如,在湖北卫视,每个团队都有机会从自身创新创意的内容中获益,而管理层通过对最终市场效果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评决定奖励程度,而取代了从源头便参与管理和把控的传统模式,将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资源留给了一线的团队。

  除此之外,湖北广电还改变了原有事业单位体制的弊端,成立了作为市场主体的集团公司。各频道把握节目内容的审查权、播出权,确保导向正确;集团作为台属、台控、台管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体制改革在最大程度上让体制和市场的优势得以结合,形成合力,激活内容生产。

  家国情怀讲述中国故事

  优秀的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湖北广电始终致力于挖掘那些承载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的中国故事,他们深信唯有此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湖北卫视大型综艺节目《我爱我的祖国》围绕自豪、感动、震撼、惊喜、创造等五个层面,将国学经典、非遗传承、风俗民情、艺术精品等作为节目的主要表现对象,精心挖掘中华文化的审美价值,彰显“中国情怀”的深刻魅力。节目邀请来自祖国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通过表演、游戏等综艺元素,带领观众重温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波澜壮阔和丰富多彩,唤醒人们对伟大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让人们在分享中华奇迹的震撼中,获得感动和自豪,在轻松娱乐中获得家国情怀的升华。

  在广播剧处于低谷的今天,湖北广电坚持制作广播剧《格桑花开》,不仅动用了先进的制作设备和录制团队,还赋予了该剧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怀的精神内核。该剧通过湖北一对夫妻和儿子的援藏故事,回答了“青春到底该怎样度过”“理想到底该如何坚守”等人生命题,生动地阐释了将“个人梦”融入“祖国梦”,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传递出强大的青春正能量。

  从荆楚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收获养分和灵感也是湖北广电成功的秘诀。由湖北广电制作的历史题材电视剧《铁血红安》一经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立即引起收视热潮,以最高2.63%的收视率、网络点击量过10亿的成绩,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起,成为央视2014年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湖北是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地区,湖北广电自信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种革命精神通过主旋律文艺作品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媒体研究院研究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