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青春电影主打“怀旧牌”走红市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6日10: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4日电(记者周文其、史林静)“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和我十几岁时的经历很相似,一看到这些我就想到了自己青春时期的趣事。”看完《重返二十岁》走出影院的北京小伙张亮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感。

  《重返二十岁》这部电影是于2015年初推出的青春喜剧片,其上映两周多以来票房取得佳绩,突破2.7亿元;在社交网络上也触发不同年龄的观影群体对它的追捧、热议,实现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相关专家分析,《重返二十岁》走红,在于其重点突出的青春、戏剧元素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以乐队为主线之一串联起电影情节,青春的苦涩、激情与梦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事实上,《重返二十岁》的走红是近两年来青春题材电影异常火热的一个缩影。2014年,多部讲述青春故事的电影在银幕上大放异彩、票房骄人。票房7亿的《致青春》、6亿的《后会无期》、5级的《小时代》、4亿的《同桌的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2014至2015年跨年贺岁档期间,顾长卫拍摄的《微爱》、张一白执导的《匆匆那年》,热度依然不减。

  “这些电影我一部都没落下。它们的内容和我的成长轨迹有相似之处,看的时候我可以产生共鸣,从银幕中找到身份认同,无论是欢笑还是流泪,这都是回想往昔生活、缓解现实压力的好办法。”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李玲对记者说。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张燕指出,青春类题材的电影主打的就是全民回忆的牌,宿舍、教室、舞台晚会能引起80后、90后甚至70后的共鸣,而这些人正是当下电影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投入少、门槛低的特点,也让青春片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朴素的故事,单纯的情愫,一本畅销书或一首主题歌,就是精准的营销点。

  “在过去比较禁锢的年代,青春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因为它带有一丝对现实的反叛,但现在社会更为开放包容,青春题材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说。

  然而“高票房、热议论”的同时,国产青春片同质化、情节单一、内容浮浅等问题也暴露无遗。张燕表示,国内这类影片的路径挖掘有点窄。青春电影不仅仅是校园,感情成长经历只是青春题材的一种。“希望以后能够把青春题材扩宽,把青春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娱乐化、商业化以及戏剧化的特质表现出来。”

  “中国的青春题材电影处在起步阶段,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有谁会对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太多指责。随着青春电影的不断成熟,它一定会走出单纯的情感表达,去触及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周星乐观地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