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类型剧的“钙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2日10:36 来源:北京日报 徐 江

  

  徐 江

  2015年初的电视频道,比上一年度的同期显然类型丰富了不少。《虎口拔牙》,《二炮手》,《武媚娘传奇》,《老农民》……都是比较吸引观众眼球的剧集,而且都在各自的类型中有所突破与尝试,殊为难得。当然,也都在播放中显露出自己某些不足,值得品评与反省。

  《虎口拔牙》:把抗战剧从“神剧”拉回到轻喜剧

  作 为主题相对严肃的中篇剧集,《虎口拔牙》差一点儿就在爆笑指数上完胜前几年的《潜伏》和《借枪》了。之所以说差一点儿,是因为,《虎口拔牙》中后段的一二 十集,又回到了编剧界时下流行的、民间杂牌武装严肃抗战的剧情老路,对前半部分好容易开辟出来的爆笑局面有所消解。全剧除了姜武、钱波、柯蓝、崔嵩这四位 始终拥有自身气场的演技派,其他明星和演员都或多或少受到剧情本身的限定,无法保持笑场的稳定。

  但《虎口拔牙》全剧的前三分之一 强,实在对得起当初宣传方拿法国电影《虎口脱险》说事的勇敢。同样是民间抵抗、同样是糊涂人要干精细事,侵略者又同样不在状态,比糊涂义士们更糊涂,这样 的剧情脊骨,既保证了荒诞剧情的笑果,也避免了全剧沦为神剧。编导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突出体现。全剧结尾也是亮点:当站台上李乃文扮演的医生,走向投降后 被遣返的特高课长,说欢迎对方以后作为客人来到上海时,观众谁都知道这是剧本的虚构,但并不妨碍人们心中再度升起对和平的热爱。在近二十年来的抗战剧中, 这样的结局绝无仅有。

  38集的《虎口拔牙》之所以最终没能完胜30集的《潜伏》和《借枪》,我认为跟剧情长度有一定关系,38集是 播出和市场选择,但那8集或者10集真的是全剧不可压缩的部分吗?这一点或许可以商榷。喜剧性浓度的不均衡,使《虎口拔牙》错失成为近十年中经典的机会, 只能成为年度轻喜剧佼佼者,这是个憾事。

  《二炮手》:喜剧成色不是拯救神剧的妙药

  虽然孙红雷有着出色的在正 剧和喜剧之间自由腾挪演技的能力,虽然他和海清的组合是当下一线演员中最具化学反应的组合之一,虽然孙已经刻意把“贼九”往神神叨叨里塑造了,这些都无法 抵挡《二炮手》本身的“神剧”品质。无论是从“土匪长工”和“留洋小姐”看似有缘实在无理的感情纠葛,还是一个“国军团长”被未婚妻逼疯、最后收房“有主 见丫头”的家事铺垫,所有的细节整合到一处,都或多或少指向了“神剧”式的拼凑。这种前提下,无论是八路军司令、团长、连长、指导员多么有趣,无论小寡 妇、日本女人和国军团长多么努力想演出个性,已经都无法阻止全剧走向一种苍白。

  《二炮手》的缺点在于主人公的设置够奇,可剧情走向 不奇,同时又不接地气。这一切不但使喜剧减色,也使幕后的所有努力都淹没在空洞之中。只靠主演们的演技,是很难独力支撑起一部乏味的戏的。《二炮手》显然 过于相信导演和主演的魅力了。这有些傲慢。电视剧的观众虽然是免费群体,但他们对趣味和生活大逻辑的要求,未见得就不苛刻。说到底,大家把遥控器停在一个 频道,是为了休息和减压,并没有多少人是单纯为了学习演员的演技。

  《武媚娘传奇》:

  在真实与虚构的挣扎中丧失魂魄

  武 则天的生平,永远是华语影视的热播题材。从当年陈家林、刘晓庆的版本,到今天的范冰冰版本,乃至更早的李翰祥版本、冯宝宝版本,都在印证着这一点。武氏的 一生跌宕起伏,加上内地的历史教育素有偏差,许多时候大众误以为李唐王朝是汉人政权,对武则天连侍两代帝王的宫事派生出太多联想,这就给了影视改编者或正 史、或野史两条道路。可《武媚娘传奇》偏偏想走中和的路子,又抵御不住打造“另一部《甄嬛传》”的诱惑,难度因此陡增。

  跟当年的 《蜗居》停播相仿,“抹胸事件”的出现,客观上也助推了《武媚娘传奇》的影响力。但就剧集本身而论,除了色彩与服饰的艳丽,范冰冰的名头,张丰毅、王绘 春、李光复、张庭等少数几个演员的演技,能支撑《武媚娘传奇》跻身超级剧集的底蕴委实不多,堪堪也就只能媲美另一部口碑不坏的《陆贞传奇》。但武则天是 谁,陆贞又是谁?打平已经是遗憾了。

  当初《甄嬛传》之所以能够称霸宫斗戏,并不是因为它如实传递了原著小说的宫斗,而是因为它巧妙 地把一个虚构的故事,附会到了雍正王朝的政坛风云背景前。武则天一生的故事,远远奇幻过雍正帝,可《武媚娘传奇》偏偏要把一部分史实或注水、或抹去,刻意 让主人公去复制“甄嬛小主”的发迹史,这就有些以短搏长了。名声再大,质地上还是吃亏。

  过去人们爱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 这样的皇帝是“千古一帝”,那也只是就中华历史而言。但武则天这样的女皇放眼世界史,其盛名恐怕也只有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或埃及艳后可以接近。把这样 恐怖的人物拍成甄嬛,不好武断说主创者没文化,说他们没能把握到人物和历史的魂魄,还是贴切的。有些题材是天生不能让拍摄者仅仅去做世俗性处理的,武则天 就是一例。

  《老农民》:细节争议后的历史真实

  《老农民》几乎与新《鹿鼎记》、《二炮手》、《武媚娘传奇》同时开播,宣传声势没有后三者大,却凭借扎实的演技、强大的演员阵容、接地气的剧情设置,在长跑中渐渐显出领跑者的态势。

  作 为高满堂编剧的最新史诗剧,《老农民》的演员配置是空前的。陈宝国对角色的演绎用时下的话讲已接近“神”级。冯远征、牛莉、蒋欣发挥得充分,赵亮、高明、 梁林琳、任帅、刘敏、岳旸、雷恪生、刘向京、舒耀瑄、白志迪等新老戏骨在本分中透着功力……这样的表现,结合中国农村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全剧的超级剧 品质已然奠定。

  《老农民》所引发的“歧议”主要集中在两块:

  一、全剧审美调子的处理,有些老旧,包括配乐, 都是过去这三四十年里大家过于熟悉的,影音方面缺乏新时代的个性。这方面,臧天朔的主题歌可能是唯一的亮色。但这类反映农村民生的题材要想出新也太难,因 为过往半个多世纪,中国人就是那么生活的。你拍一个农村的故事,快切快闪、配配吉他、弄弄新民乐,似乎更不符合剧情。这种难题恐怕不是目前这个年龄段的主 创班子所能解决的。

  二、有观众议论细节元素或桥段失真。其实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各地情形不一样。比如有观众说“文革”后期已经让大 家养家禽了,剧中的描述不对。可按我小时候的记忆,至少城市里是不让。虽然好多人家偷养,但居委会会不定期上门查卫生,逼着你自己宰杀。何况剧中讲述的农 村,又是被有着极左头脑禁锢的领导管着。这样设置剧情没什么问题。要改变历史剧局部细节失真,除非编导、演员、投资人和电视台都能从商业性中超脱出一些。

  影视剧里不出现小遗憾,可以作为一个“愿景”来追求,但不必苛责。《老农民》确实是一部重量剧集,但并不完美,至少距视觉上的精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说或许更客观些,也更能体现大家对国产剧进一步的期待。

  借题发挥

  《老农民》:土地味道的农家故事

  半 夏

  应 该说,《老农民》的剧名实在并不讨巧。农民且老,这样的题材在一个浮躁热闹的时代,也真的不够引人。不过,如同徐老怪的《智取威虎山》可以催动经历了上个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些人进场追捧,大妈及其所能半推半就拉动的家人,对曾经的旧时光,也是不妨借此作一番体味和回顾的,尽管农民这个题目依然略显游离。

  不 过,高满堂老师用心用力培育的这个题材,却有着绝对不游离的意义。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的正是粮食。古语有“民以食为天”的教训,革命导师马 克思则有“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的精辟论断。七千多年前,本土的先民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我们无愧于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称 号,农业始终是作为立国之本受到标榜的。即便经历了千年大变局的狂飙突进,这片土地的农业气息依然浓郁弥漫。在这片土地上,农民其实是永远不可以忽视的。

  诚 然,虽然主流话语体系从来强调土地、粮食和农民的重要,但曾经是革命主力的农民群体,在大多数时间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弱势的处境。时至当下,农民工几乎 成了农民的新身份,但既然叫“工”,则其并非依托土地生产粮食的纯正农民是不烦讨论的,这就像农民出身的人当了干部便不再是农民一样,以后未必像臧天朔老 师唱的那样:还会拿祖先留下的那把锄头。

  只要留意当下的影像作品,不难发现,除了主旋律的制作,农村农民的题材几乎遭到了所谓商业运作的丢弃。虽然也时有打着乡村题材的连作剧集,但那不过是拿农村说事,流于泛泛,或者故作轻松,有意无意规避农村农民的实在生态。

  高 老师的《老农民》已经被媒体打上“寻根”和“史诗”的标签,某频道还用“感动13亿人”作为本剧的口号。实在说,“寻根”不免有些文艺的矫情,“史诗”与 否也尚待时间的检验,“13亿”果然是个不错的噱头,而在一个年轻一代不辨粗粮细粮的时代,农民的后代肯否捧这个题材的场其实也是个未知数,但高老师此作 的叙事所透露出的诚意,则是不容怀疑的。其实,由农民而连缀起来的土地和粮食,原是本土纵贯千年的大脉络,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数十 年间的变迁作为编年式叙述的主体,高老师当然是聪明的。甚至剧中角色的姓氏马牛羊(杨)一应俱全,未必不是一种不着痕迹的隐喻。正如刘和平老师所说,今天 的人依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只要能把传统文化非常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感情共鸣自然会有的。的确,这个共鸣的唤起自然需要智慧和技术,甚至存在市场的风 险,但在一个仅仅执著于培育不动脑筋只看热闹的低质盘桓的氛围下,也许真的只有用心用力的精细之作才能击穿嘈杂扰攘,引发群起关注,甚至缔造所谓现象级作 品。

  不必传奇、只有土地味道的农家故事正好应和了所谓接地气的流行语。农民的题材以大剧的形式表现,实在具有政治上正确的绵密意 义。这是一片农业文明发育绵长充分的土地,传统文明也浸透了深厚的农业底蕴,对农民的视而不见当然是一种忘本。在大多数农民集体有意识远离土地奔向城镇的 时段,对农民和农村的回顾和记叙不免会带上一些伤感,或者引发某些触动,这倒反而是文艺所能对当下做出的一份诚实贡献。在一个减肥已然成为群体性风潮的当 下,重温吃饱饭这个农业文明纠结千年的大症结,这份诚实的贡献算得上正逢其时。

  本剧的用心用力当然也体现在演员阵容上。陈宝国其实 已经不方便认为是抢手的一线,但诠释过混不吝的白七爷,牛大胆的确该是他的菜。和他牛马同槽冤家搭档的冯远征,因为饰演过阴暗角色而向以恐怖闻名,这是一 个演员最好的口碑,他对小人物的体味也许并不在大众认同之内,但地主家有头脑的儿子于他,无疑是得心应手的。灯儿的名字土而有料,女人可不就是让男人亮堂 的灯嘛。牛莉一直算不上走红,惟愿她能借此照亮自己。其他脸上喷了高原红一样烟熏妆的一众参演,尽管人气说不上旺盛,或者早过了旺盛的时代,而演技则是靠 谱的,甚至不乏戏骨,譬如雷恪生、白志迪、赵亮、高明、舒耀瑄,将本剧的底色衬托得十分熨帖。倒是人气略高的蒋欣,未必真的会演落户农村的城里女戏子,她 虽然上娱乐节目的通告不乏自如,但就影像作品论,除了《甄嬛传》里的本色出彩,其他似乎尚不足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