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研讨 >> 正文

专家座谈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与时代呼应的人物命运最动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2日09: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罗群

  1月15日,由光明日报社和润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座谈会在京举行,众专家聚集一堂,在深入分析《生命中的好日子》的同时,对中国电视剧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探讨。

  据《生命中的好日子》总制片人张丽影介绍,该剧剧本从2011年开始酝酿,历时3年、九易其稿后投入拍摄,拍摄期间又经过多番修改,约150天完成拍摄。该剧粗剪版54集、精修版46集,后经有关领导、专家把关后,定稿42集。张丽影说:“我们力争挤掉所有‘水分’,让这部剧精致、好看。”

  《生命中的好日子》讲述了1977年至1997年间,由知青返城、参加高考带出的两代人从恩怨纠葛到握手言和的故事。专家认为,《生命中的好日子》把个人命运嵌入大时代背景之中,具有史诗品格,历史风云激荡与人性宽厚善良互见,用细节丰富故事、用故事再现历史,是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说:“在宫廷剧、谍战剧和青春偶像剧占据荧屏的大环境下,《生命中的好日子》直面当代现实,正视特殊、复杂的历史社会问题,这体现了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它的出现是积极的信号,预示着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回归。”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说,《生命中的好日子》有强烈的故事性,尤其是致力于表现历史、讲述与历史呼应的人物命运故事,这既是中国电视剧的优秀传统,又是当下中国电视剧创作最应继承和发扬的特点。“今天的电视剧创作许多都过度强调类型化,比如家庭伦理剧、偶像剧等,最后导致作品的格局过于狭小。类型化叙述并非不好,而是创作者应该调节好类型化与深入表现生活、塑造人物之间的关系。”李京盛说。

  从电视剧所承担的社会、文化功能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当今的电视剧与上世纪中后叶的长篇小说一样,承担着梳理民族历史、塑造民族性的功能,这就对创作者把握历史的能力和责任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深沉的历史担当来表现生活,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方便法门。”仲呈祥说。

  没有任何作品是完美的,《生命中的好日子》也不例外。文艺评论家李准指出,该剧的部分细节处理不够严谨,剧中人物邵音什么时候、为什么自杀表现得较为含混,主人公之一思存究竟生于哪年,前后剧情的交代上存在矛盾。 专家认为,在一个崇尚创作队伍年轻化的环境中,《生命中的好日子》的瑕疵在当今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很有代表性。年轻编剧接受新事物较快但底蕴稍欠,在处理重大历史题材时细节容易出现纰漏。与会专家建议,年轻创作者应该重拾老一辈的传统,多学习历史、多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多好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