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动漫 >> 正文

帧间生活——雷磊的《照片回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19日17:0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书亮

  《照片回收》是国内独立动画人雷磊2013年的作品。这部时长五分半钟的短片两年内屡获殊荣,在国际动画节上频频获奖,并让雷磊第一次入围了昂西国际动画节。《照片回收》与雷磊以往那些天真烂漫、风格可爱的动画全然不同,显得冷峻严肃。它虽区别于主流动画形态,但在笔者看来,这是雷磊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片子,没有之一。

  这是一部应归类为现成品动画的作品,它使用的原始素材非常特殊:从垃圾堆里捡回的废弃胶卷。《照片回收》是雷磊与法国的收藏家好友托马斯·苏文合作的作品。苏文的“银矿”项目,在雷磊看来非常疯狂:苏文花了数年时间,从北京周边的垃圾站回收人们丢弃的相机胶卷,积累了50万张以上的彩色胶片。苏文也将这些底片逐一扫描、归档。照片中有大量的家庭生活照和旅游景点的留念照。在翻看素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照片之间存在各种有趣的规律。比如说——天安门城楼等一些建筑会反复出现在素材中;在同一景点留念的照片构图常常比较相似;很多人面对相机镜头会摆出大体相同的拍照姿势。“我当时就想,或许可以按照某种关系把这些照片连接起来,做成一个动态影像或动画。”雷磊说。

  《照片回收》的创作由此开始。他们遴选了数千张照片,按照规律组织起来。在最终的影像中,不同游客在同一景点里一闪而过,整体上看仿佛处于某种运动当中,或者在视线内的不同位置间跳动;人们手扶着栏杆或墙壁等,由于手臂的高度不同,当雷磊把照片按由低到高的次序排列播放时,就呈现出“手臂逐渐抬起”的惊人景观。

  《照片回收》的魅力,除了来自对海量素材的收集整理工作,更重要的是一种积极的实验意义。它以一种充满思辨意味的形式重新探讨了帧与帧的关系。

  动画虽不像实拍镜头那样,相邻帧具有发生时刻上的天然次序,但对于以镜头为单位的主流动画来说,相邻两帧仍有感知和逻辑上的先后。然而《照片回收》完全打破了这一点,任何两帧在时间上的必然联系被抹除,间隔跨度可能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将动画语境下所谓“镜头”的概念彻底颠覆了。一个世纪前,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魔力,而《照片回收》就使用了与之相似的“频闪运动”方式让动画获得了全新的可能。

  另一方面,片中运动的主体不再是某个固定的人,而是“很多很多中国人”的集合体。由此《照片回收》投射出了文化学的意义,在一帧帧画面的连缀之中展现了普通中国人的面貌,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2013年荷兰国际动画节上,影片荣获了最佳动画实验短片奖。评委们给出的评语是:《照片回收》创造了一部“无名百姓的史诗肖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