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亲情与理性的对撞——《团圆饭》的味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12日10: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芳
电视剧《团圆饭》剧照 电视剧《团圆饭》剧照

  电视剧《团圆饭》秉持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荧屏上一片娱乐狂欢的大环境下,倾情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宋家六子女因父母车祸丧生沦为孤儿,在亲友的安排下天各一方。8年后,从省体工队退役的大哥宋一达,想聚拢已经成人的弟妹们吃一顿欢乐祥和的团圆饭,但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兄弟姐妹们迥异的性格,使这顿“团圆饭”变得异常坎坷的故事。

  中国式的苦情大哥、苦情大姐、苦情姐夫、苦情大嫂等形象,人们已经在以往很多电视剧中看到过,像《你是我兄弟》《大姐》 《大哥》 《家常菜》等剧,这些长兄为父、长姐似母、老嫂比母的感人角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是在以一己的吃苦受累和无私奉献,竭尽全力地改善兄弟姐妹的衣食住行、解决温饱,关注点基本上都停留在生活保障层面。

  《团圆饭》中的大哥宋一达应该说也是这种角色定位的延续。作为退役的长跑运动员和宋家的灵魂人物,他除了跑得快之外,是要啥没啥、干啥啥不行,曾干过很多小买卖,但都因各种原因半途而废,最后以收破烂为生,可谓是“极致底层”的典型。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但是,他身上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善良睿智、勇于奉献、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等优秀品德,同时还脑筋活泛、善于观察、胆大心细,懂得人情世故,不乏几分江湖气,明白用不同的办法对付不同的人,以最有效的行动达到目的。为了养活一大帮弟妹,他想出了很多好玩儿、有趣的办法,也可以说是歪点子、小伎俩。这个角色身上有新意,但更多地还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该剧最大的突破和新意就在于通过大哥宋一达和老二宋一亚在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的碰撞,呼唤亲情的同时也在凸显理性。

  《团圆饭》里没有长辈,大哥朴素简单的“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理想,是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为此,他努力把弟弟妹妹们拉回身边,而二哥宋一亚对这个观念却无法认同,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事要自己去面对,不应该为了所谓的“团圆” ,强行把大家凑在一起,这样会牺牲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难道非要抱在一起才叫亲吗?同时,他还埋怨老大只知道为弟妹们想吃喝,不为他们的前途、事业着想。两个人为此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团圆饭》虽然呼唤亲情,但却没有对任何一种价值观和生活观做出褒与贬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有道理,今天的社会现实也提供了价值多元化的土壤。该剧对两种生活观和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和思考非常深刻、有分量,是对中国式苦情叙事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它既凸显了感性的亲情温暖,同时,也从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如何看待和理解亲情提出思考。

  另外,剧中对兄弟情义的刻画也很到位,大哥宋一达和老三宋一和之间“臭嘴不臭心” 、“打断骨头连着筋” ,从开始因观念相左而争执得不可开交,到后来两个人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关系微妙的转变,都描写得到位。

  该剧用轻喜剧风格稀释了沉重的叙事。尽管叙事较为沉重,戏剧冲突和节奏也紧密,但在整体上,该剧仍是一部轻喜剧风格的作品。“穷开心”是全剧化解苦难的最强大精神动力。宋家兄妹在大哥的带领下,始终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面对苦难和不幸。他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幽默、达观的喜剧精神。充满欢声笑语的《团圆饭》改变了之前这类作品“苦大仇深”的面目,用幽默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该剧也充满了浓郁的怀旧色彩。 《团圆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90后”观众来说,这是“久远”的年代记忆了。而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黄金时代。在《团圆饭》里,大哥出场戴着《英雄本色》里周润发式的墨镜;小雪的穿戴像那个年代里日本电影中的小姑娘,年轻人喜欢崔健、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的歌曲,也唱小虎队的歌;宋家兄妹住的老北京四合院的房子。小院所展现的,是属于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所独有的,自由又浪漫的精神缩影。 《团圆饭》里没有婆婆妈妈的长辈,只有一群同辈兄弟姐妹。对于目前多数已经成家立业的“80后”收视群体来说,“兄弟姐妹”是一个陌生而充满吸引力的名词。许多人在小时候,都会幻想有大哥哥帮自己打架,或者有大姐姐帮自己写作业。 《团圆饭》创造了一种令人久违的“安全感” 。剧集中用了大量富含时代气息的元素,像魏警官的绿色警服,一再出现的电影《喋血双雄》 《真实的谎言》 《新龙门客栈》等,还有就是苦追宋小雪的画家,就是靠画电影票赢得小雪的好感。这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