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一部真正的口述历史文献片(梅毅)

——谈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9日10: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梅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江西广播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片《为了可爱的中国》在江西卫视等电视台播出。

  《为了可爱的中国》整理了近百位老红军的影像资料,采访了众多老红军的亲属、后代、身边工作人员,拍摄了诸多革命旧址实景,结合党史、军史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向人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许多重大事件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旨在“为革命存史、为当代资政、为民族立人” 。该片不仅具有典藏价值,而且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为革命存史

  影像资料极其珍贵

  老红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的代表,是出生入死为人民打天下的功臣,是为共和国建设、改革奋斗终身的民族精英。 《为了可爱的中国》中的影像资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老红军为配合摄制组,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多病,接受采访留下的,有的甚至是“红色绝唱” 。其间,摄制组为了寻找某位老红军,往往历时几月、几年奔波于全国各地。

  每位老红军的传奇经历,都是一首诗、一部人生教科书。进入晚年的老红军,当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回顾历史时,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的最重大最精彩最熟悉的史实,或最有趣味的细节,或珍藏于内心最想说的话。他们的态度平静、客观、理性,因而讲述的内容最具真实性、深刻性和生动性。

  总的来说, 《为了可爱的中国》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把以前没有说过的说出来了。

  “口述历史”或者说“口头文献”的大量运用,把以前没有说过的说出来了,是《为了可爱的中国》的一个特点。创作者没有将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口述历史”当成一般性采访,而是把对他们的采访当做抢救“口头文献” 。宋任穷回忆了自己带着中共江西省委密信,在秋收起义部队南下路上逢到毛泽东,将信交给毛泽东的故事;陈士榘讲述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前,在水口建党,自己在毛泽东主持下举行入党宣誓的情形;“三湾改编”的历史见证人李立讲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三湾和进行部队改编的细节……这些史料比教科书上陈述的革命史更鲜活,更有魅力,使时空上已很遥远的一段历史变得“如在眼前” 。

  文献纪录片是一个电视节目,应当直观而又形象。人证、物证(画面语言)大于文字的记叙是不言而喻的。在口述历史中,老红军的语言、神情、动作融为一体,再现了历史的生动性。被采访者在观众中产生了非同一般的亲和力。他们在口述中共同流露出的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对党的忠诚、对毛泽东的敬仰,更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二是将语焉不详的说清楚。

  文献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这部片子考证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力求将语焉不详的说清楚。

  我军第一面军旗是在江西修水商会馆制作的,设计者有何长工、杨立三等人;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把指挥部选在圣公会,原因是这里与敌总指挥部刀枪相接,以便就近指挥;毛泽东“三湾改编”时的讲话,是谭政用仅有的一支铅笔头在毛边纸上记录下来的。这种融史识于史料的考证,激活了历史,增加了兴奋点,既增强了片子的观赏性、趣味性,又提升了片子的思想深度。

  老红军,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见证人。后人写历史,难免遇到不能“敲定”的史实。而《为了可爱的中国》一片中,有不少地方提供了印证和甄别红军史的依据。如“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写给爱妻李志强的55封信,其中多有涉及黄埔军校、八一起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三湾改编” 、井冈山斗争等史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的甚至订正了《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注释中的错误。

  三是写大人物的寻常和小人物的不平常。

  领袖扛起历史的闸门,自然是历史天空中的耀眼之星。 《为了可爱的中国》既描绘领袖在大的历史关头的作用,又不漠视伟人的“寻常小事” 。如井冈山上,毛泽东碗底藏辣子;长征路上,毛泽东给贺子珍送牛肉;朱德在八一起义前夕,在自己的手枪上刻上“南昌暴动朱德自用”八个字;解放后陈毅一副侨商打扮参观八一起义总指挥部,并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写馆名。

  对于普通人物,写出他们的不平凡。如谢水莲等苏区歌星一首山歌唱得父子同参军,唱得妻子送郎当红军,唱出了红军三个师;南昌起义参加者徐先兆和舒国藩描绘八一枪响的情景;彭儒对大雪冰封井冈山四十天的回忆……这些使整个片子不仅有浓烈的革命氛围,而且展现了红土地上的大自然气象和山乡人情风俗。

  这批关于不在人世者的系统访谈,支撑起红军年代宏大叙事史,价值独特。可以说, 《为了可爱的中国》是一部真正的口述历史文献片。

  为当代资政

  追梦筑梦创意深刻

  “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文艺现象,它蕴含着一个民族视为至宝的精神财富。 《为了可爱的中国》寻找革命先辈们“梦中国”的情怀,展现了一代共产党人追求“中国梦”的风采,诠释了“今日复兴中国梦,不忘当年梦中国”的意旨。

  习近平同志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

  老红军是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中国梦”的追梦人。他们有兴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高尚的品格。那个年代我们党培养出来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像一盏光彩夺目的红灯,昭示世人,激励来者,凝聚人心。13岁参加红军的梁必业,官至38军政委、总政组织部长、总政副主任,为了避免亲戚朋友找到他办事,防止自己滥用权力徇私谋利,直到70岁退休后他才回到家乡。亲耳聆听过毛泽东把进北平城称之为进京“赶考”的著名谈话的孙毅将军,懂得“赶考”二字的分量。他三次向组织提请求:评低自己的军衔,请辞全国政协常委,请辞总参顾问职务。

  《为了可爱的中国》中,展示了中央苏区刮起的“肃贪风暴”以及处决中央苏区第一个贪官谢步升的故事。1933年12月,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颁布的第一部反腐败法令。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 。苏区风清气正的形成,首先是领袖人物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瑞金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一册苏区时期的账本,记载着毛泽东等廉洁奉公的感人故事。

  以上一系列故事,彰显了这部文献片资政的现实深意。

  为民族立人

  以识寓史以情寓事

  《为了可爱的中国》的创作者重视史料的收集。该片每集由一位老红军主讲,突出一个主题,从史料中求史识。情感、个性在受访的老红军身上鲜明地表现出来,使逝去的历史因添加了鲜活的人的情感因素而变得丰富活泼起来。全片摒弃说教,在发掘口述史时,以识寓史,以情寓事。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井冈情缘;伍若兰牺牲之后,朱德的“爱兰之癖” ;陈毅痛悼亡妻的诗赋;刘英谈张闻天、朱仲丽谈王稼祥的珍闻……这些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故事,折射出一代革命家的精神气度与风格情操,不仅丰富了伟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增添了片子的艺术魅力。

  “战争让女人走开,而革命的姐妹们却走向战争。 ” 《为了可爱的中国》以这样一个切入点,表现了贺子珍、伍若兰、曾志、彭儒、刘英、钟月林、谢小梅、王泉媛等巾帼英雄为人民为革命舍弃小我的博大情怀。这是此片富有特色的一个“动情点” 。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为了可爱的中国》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好教材。整部片子让人看了以后有一股昂扬向上的振奋精神。对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净化党员干部心灵都很有意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