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讲座 >> 其他讲座 >> 正文

这个周末,听讲座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9日10:05 来源:济南时报(济南)

  “海右文艺讲堂”、“一个人的阅读”公益人文讲座、“文学生活馆”……与传统文化、知识分享有关的文化讲座正在济南悄然兴起。同时,各种各样的沙龙和读书会、读诗会,还有在国学热中复兴的书院,正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追捧。它们的背后,是济南公共文化空间的逐渐兴起并不断扩大。就在上个月,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和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还在山东大学,面对社会公众,对话“文学与人生”。参加讲座,正成为一部分济南人的生活内容。 记者王锋 摄

  本报记者 江丹

  周末去听一场讲座,渐渐成为一部分济南人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的周末计划表上,有一部分时间必定是留给那些友善的知识分享会的,不管他们从事着怎样的工作,但对知识的需求是一样的。

  part1 4分钟,排到200多号

  每周五晚上,是“文学生活馆”的例行讲座时间。这个由山东大学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举办的公益讲座,推广文学经典阅读,并邀请在这一领域颇有名气的专家学者讲解作家、作品,在圈子里已经颇有名气。29岁的机械设计师张兆友知道“文学生活馆”,便是来自别人的推荐。

  之前,张兆友去泉城广场参加一个读书会,一些文学爱好者组织起来,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交换手头的好书。在那里,会友介绍他进入“文学生活馆”的QQ群。这是一个可以容纳两千人的大群,目前已经有一千多位成员。每期讲座的内容会提前在群里发布,并放出报名链接。

  大部分时候,参加“文学生活馆”的讲座,需要点进链接报名,提前到现场领取入场券,依照报名序号入座。讲座的地点是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一个多媒体教室里,原本的120个固定座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讲座的组织者又买了80个塑料凳子,摆在教室两边的过道中。这依然不够,碰上热门的主题讲座,一些观众还是被挤在门外。于是,组织者又在旁边重新开了一间教室,那些挤不进讲座现场的观众,可以在那里的投影屏幕上看直播。

  2014年12月25日晚上7点半,组织者在QQ群里放出这期讲座的报名链接。“切换个输入法就到89号了。”7点33分,群里的“五瓣丁香”说。“在高架桥停车抢的。”另一位群成员随后留言。其他成员见状叮嘱,“安全第一。”“为什么十几秒钟之后,就200多号?肯定给人留了不少号。”群成员“xzjn”质疑座号有问题。一些经常抢票的成员出来帮着解释,因为群里成员人数太多,而且跟网速、输入名字快慢都有关系。“千佛仙女”说,“一千多人的群,抢到您就是幸运的。”

  刚刚入群的张兆友显然没有什么抢票经验,279号。但是他的朋友抢到了78号,临时有事去不了,于是把前边的这个号让给了他。2014年12月26日晚上,等张兆友从经十东路的住处赶到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场地时,距离讲座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

  坐在116号位置的是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年男人。他把黄绿色的帆布包放在一边,拿出水杯,等着讲座开始。他说,几乎每期“文学生活馆”的讲座他都会参加,116号是他抢到的最靠前的号,尽管位置也已经是最后一排。“抢不过他们。手机慢。我这是几百块的破手机,能抢得过他们三四千的手机吗?”他说。

  山东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也早早地来到讲座场地。他不知道一会儿等观众都来全的时候,还能不能坐在现场。报名链接放出来后,他耽误了4分钟,抢到的号码已经在200开外,很可能要到旁边的教室里看直播。

  part2平时修水管,周末听讲座

  说起“文学生活馆”的讲座,“116号”竖大拇指。“今晚是‘经典讲座’,明晚是‘作家讲堂’。”他介绍,这两部分都是“文学生活馆”与公众分享知识、推广文学经典阅读的活动平台,分别在每周五、周六定期举行。

  跟济南的一些其他大众讲座一样,“文学生活馆”的讲座没有门槛,不收费,不限制观众的身份、职业,观众只要想参加,报名即可。这个周五的晚上,随着讲座即将开始,观众们陆续入场就座,他们当中有孩子,有老人,有学物理的,有做设计的……

  “116号”说,他今年40岁,家在大桥镇,平时在市里修水管。从其后背上带着窟窿的旧皮外套、粗糙的双手、黝黑的面庞以及耳边的两撮白头发,可以推测他的生活和工作并不轻松。但是,总有一些时间,是用来留给讲座的。除了“文学生活馆”,他还去济南市群众艺术馆参加“海右文艺讲堂”,去山东省图书馆参加“大众讲坛”,或者就坐在家里,打开收音机,听电台中关于保健和孩子教育的一些讲座。

  在“116号”看来,那些讲座就是他学习知识的渠道。他的黄绿色帆布包里装着笔和本子,“不记不行”。在“海右文艺讲堂”中,他听青年学者魏新讲《水浒传》,“太厉害了,有水平,很幽默,人家那才是研究”。“116号”说,他平时也看《水浒传》,但跟那位“听说还上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学者比,“文化水平还达不到”。

  他曾把那些讲座介绍给他的工友,结果对方回答,“闲得没事干”。“116号”觉得,他们在讽刺他,当话柄损他,而他本来是出于好心,想让大家一起去提高品位。但是,一些讲座的组织者已经认识了“116号”。“文学生活馆”组织者就热情介绍这位听众,“几乎每期都来”。

  张兆友是第一次参加“文学生活馆”的讲座,头一场的主题就是他喜欢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这位经常加班面对复杂图纸的机械设计师,几乎读过路遥所有的著作。张兆友说,读《平凡的世界》还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随着后来的阅历的增长,现在看来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他愿意重新坐下来,倾听另一个人谈其对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在他看来,社交网络虽然日益便利,但是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却在变远。但是讲座、沙龙等形式却又将大家聚在一起,有着不同故事的读者,交流对同一本书的看法。

  这天晚上7点半,讲座准时开始。“116号”放弃了他原来的座椅,坐到了过道的塑料凳子上,因为那个位置稍微靠前了些。

  张兆友:

  读《平凡的世界》还是在大学二年级时,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愿意重新坐下来,倾听另一个人对路遥和《平凡的世界》的理解。社交网络虽然日益便利,但是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却在变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