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杨永革 洪炉:战争细节的记录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7日16: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永革
傣族村寨(炭笔淡彩)  洪炉 作傣族村寨(炭笔淡彩) 洪炉 作
长征红军写的标语(炭笔淡彩)  洪炉 作长征红军写的标语(炭笔淡彩) 洪炉 作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总参政治部文化部有两位没有编制但经过总参首长特批从事专业创作的人员,一个是莫言,一个是洪炉。两人在军内外都很有名 气,洪炉南征北战,久经沙场,戎马一生,写出不少历史题材的好作品。2014年是这位83岁的艺术家从军、从艺70周年,我再次集中阅读、欣赏他的作品, 令我忍不住地忆及往昔。

  一

  洪炉笔名卢弘,1931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1944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以及解放杭州、舟山群岛等战役,经历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先后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军功章。

  洪炉的父亲郭让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日本鬼子进村时放火烧了他家房子,母亲只好带着洪炉等4个孩子在菜地搭棚住下。不久洪炉参加了新四军, 那时已是抗战后期,当时他只是个很小的“小鬼”,开始还不在主力部队,只是在家乡的区委机关的侦通班。因为他太小,组织上就把他送到县里去学习,被发现有 绘画天分,学习结束后到分区的《江潮报》工作。在报社,他一面继续学画,一面兼任收发员,还分管报纸上的广告。后一项工作使他很头疼,因为他从未正经上过 学,不会算术,不知怎么算广告费,幸亏业务不多,即使算错也关系不大。在《江潮报》,洪炉发表了文学处女作,还有一些连环画和木刻。

  抗战胜利后,他又改行去搞了文艺。在剧团每天连干带玩十分开心。后来苏中三分区和四分区合并,组成新的华中一分区,他就成了一分区政治部文工团 团员,从此成为正式的新四军小兵。在文工团,每天的任务就是画画,有时是大张的宣传画,内容主要是庆祝抗战胜利、保卫胜利果实等。因为个子矮、胳膊短,只 得在脚下垫个小板凳,站在上面才够得到桌上的纸,因此被人称为“小画家”。

  1946年5月,洪炉调到新四军1师文工团,由地方部队“上升”到主力部队。画画、编快板、演话剧、写歌词、刷标语、写剧本、上前线,样样都干,多次立功受奖。

  二

  1952年,洪炉以志愿军战地报记者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写作并发表了大量战地报道和通讯,还创作了大量插画、宣传画和连环画等美术作品。

  上世纪60年代,电影《英雄儿女》轰动全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的呐喊,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形象,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而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就出自洪炉笔下。

  这个原型是在1953年4月的石岘洞北山第三次战斗中出现的。他叫蒋庆泉,是23军67师201团的一个步话机员。

  蒋庆泉的任务就是用步话机联系炮兵,告诉炮兵打什么位置。第三次战斗上去160多人,本想占领这个阵地但敌人拼命要把它夺回来。打到第三天,部队打得没剩下几个,最后就剩下蒋庆泉。后来,敌人爬到他的碉堡顶上。绝境中,他对着步话机高喊:“向我碉堡顶上开炮!”

  不久,蒋庆泉的声音消失了。直到当日下午三四点钟,战友们都没有找到蒋庆泉的遗体。大家都觉得他已经牺牲了。当时,洪炉作为战地记者找到和蒋庆 泉一直保持通话联络的陆洪坤、谷德泰等人,采写、整理蒋庆泉的英雄事迹,向志愿军总部报告,准备给他请功。洪炉写了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 泉》,文稿中将“向我的碉堡开炮”简化成“向我开炮!”

  蒋庆泉的事迹正准备在部队开始宣传时,谁知,美国提供的被俘志愿军名单里有蒋庆泉的名字,按当时规定,作为战俘是不能宣传的,文章也不能在报纸上发了。大家都觉得很惋惜,作为战俘就享受不到本该属于他的荣誉。但是,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迅速在军中流传。

  时间刚刚过去两个月,在夏季战役中,一个叫于树昌的战士在蒋庆泉的事迹感召下也同样喊出“向我开炮”的呼声,炮弹呼叫着在阵地落下,于树昌和 100多个美国兵同归于尽了。因为过程基本上一样,洪炉就把写蒋庆泉的稿子拿出来,两篇通讯集中到于树昌一人身上。文章在《人民日报》《青年报》发表后影 响很大,后来全国各地的报纸都转载了。

  自《英雄儿女》公映后,洪炉就萌发了寻找蒋庆泉的念头。他先后撰写了《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和《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文章,寻找似已消失的蒋庆泉。

  直到2010年,洪炉才找到选择沉默、隐匿那段“不光彩”历史的蒋庆泉。在洪炉邀请下,蒋庆泉第一次参加了志愿军老兵纪念聚会。那次聚会,蒋庆泉记下了让他感动不已的一幕。

  当主持人讲完蒋庆泉的故事时,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执意要起身上台。那是当年志愿军一位兵团级的首长。身旁两位助手阻拦,结果90多岁的老人说:“就是死,我也要上去!”

  老人被搀扶上台,他把自己胸前印有“和平万岁”的纪念章摘下来,交到了蒋庆泉手中。“你是真的英雄!”老将军说。蒋庆泉对洪炉说:“这一天来得不晚,让我在人前当个光明磊落的人!”

  三

  抗美援朝之后,洪炉才到北京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再回军队当了30多年的美术编辑,并以美术记者身份跑遍了边防,南到海南广西,北到黑龙江大兴安岭。照他的说法,每一页每一段都丰富多彩又回味无穷。

  上世纪50至70年代,洪炉在《解放军战士》和《解放军报》工作,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代表作有《正义的怒潮》 《教训侵略者》《张思德》《焦裕禄》《王杰》等。文化大革命中,洪炉受到严重迫害,被开除了党籍、军籍,押送回乡劳动改造,后获平反归队。他先去了红军长 征路,再去新疆走访边防,以许多文字和美术作品,记录反映了各地军民丰富多彩又艰难困苦的斗争生活,在发表和展出后获得广泛好评。

  上世纪80年代,洪炉调到总参政治部文化部后又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我们十八岁》《王稼祥一生》《李伯钊传》《从“山大王”到“红太阳”》《伍修权传》等。他主编的《毛泽东故事100则》被列为全国青少年读物。他还曾为老革命家代写回忆录多部。

  在总参,洪炉与莫言属于同一个单位,干着同一行业,又在同一处领工资,一起参加本单位的各种活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洪炉说要研究莫言。他 两次到山东高密、淄博等地采风,写出了《对莫言的探亲寻根与研究》《试将莫言比浩然》等论文。他在研讨会上说,莫言获奖,首先还是由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的方针,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全面改革、发展,才使莫言获得了相对宽松包容的创作环境,他才能“天马行空”地遨游于文学高空之中,也才能创造出那么多独具特 色的作品。同时,借着对外开放的机遇,莫言的作品陆续走向国外,被世界各国译介出版并广为发行。

  四

  洪炉“文革”时在家乡接受劳动改造,得到了乡邻的照顾和亲友的帮助。这段历史,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他平反后,念念不忘老家的人们,为此写了很多回忆文章。

  几十年来,洪炉常挂嘴边的话是:“一个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1991年,他回泰兴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近年来,他一直有个愿望:把 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无偿地捐给家乡。洪炉说,我没有什么财产,但我有几万册书籍和大量藏品,打算给家乡建个图书室,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学习和传承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目前,虹桥镇图书室即将建成。

  洪炉最近回家乡,应当地党委之邀,给党员干部作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报告。虽然年过古稀,但作起报告来,声音洪亮,情绪 高昂,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台下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他在报告中讲述了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他告诉大家,许多英雄都是默默无闻的,能被发现并宣传出 来的仅是少数。他说,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的事业就有不竭的力量源 泉,就会无往而不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