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郑绩 应修人:注定奉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7日16: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郑 绩

  有些人,生来注定要播洒付出,奉献给予。应修人,他从“修人书箱”开始,办起通信图书馆,发起湖畔诗社,为朋友们出版诗集,进行秘密油印工作,最终为革命牺牲。他在钱庄这一行做得相当不错,所得却大多用于支持文学与革命,短短一生,所付远超所得。文学史上这一席之地,是他应得。

  应修人,1900年2月7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县赭山应家河塘村,原名麟德,字修士。现宁波有修人学校。祖、父均为商店职员,应修人14岁高小毕业后即到上海福源钱庄做学徒。期满后留福源钱庄当账房,爱好写旧体诗。1920年至中国棉业银行任出纳股主任,开始发表新诗、童话及散文。1921年,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1922年,发起湖畔诗社。1925年,创办《支那二月》,参加共青团,随即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奉命到广州黄埔军校担任会计,次年“四·一二”后转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宁汉合流”后到莫斯科学习。家人不允他远走,他假称送朋友登船而去。1930年8月回上海,加入“左联”,在中共中央军委秘书处地下油印科工作,周恩来、陈云等经常去他的住处。周恩来当时化名“伍豪”,在应修人家中完成了大量工作报告及指示文件。1932年,任中共江苏省宣传部长,编辑《大中报》。

  1933年5月14日,丁玲和潘梓年被捕,丁玲的住处昆山花园7号已成诱饵。当天下午5时,“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灰色长衫且戴眼镜之男子一人,自外步入”,正是时任宣传部长的应修人上门找左联党团书记丁玲,一进门即遭逮捕,他拒捕,在搏斗过程中从四楼坠下身亡。周扬当天也要去找丁玲,他比应修人稍晚一步,到昆山花园楼下时发现四楼玻璃窗内人影乱晃,情形不对,当即假装若无其事,向对面弄堂走去,幸免被捕。他所察觉到的情形,应该就是应修人拒捕扭打那一刻。

  宁波人擅长做钱庄,应修人在这一行当也做得不错,但他从小有“归农”的想法,从他的日记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有关综合农业的规划设想。百年前的中国当然不具备发展生态农庄的条件,泥饭碗不但难捧,而且所需也不少,无人支持的田园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田园与诗书总是连在一起的,应修人即将热情转向诗书。

  宁波素有藏书传统,应修人亦嗜书。1919年4月,他创办“修人书箱”,供友人借阅。4个月后改名“共书社”,更多人参与其中。后来又发展成上海通信图书馆,不少新文学作家都是这家图书馆的受惠者。该馆可以通信借书,“使得无产者有得书看”。出版有《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随书籍增加编印多期《上海通信图书馆书目》。该馆对外完全免费,内部另有“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会员需缴纳会费以为购书及经费。会员最多时有200余人,恽代英、杨贤江、郭沫若、郑振铎、钱俊瑞、叶圣陶、郁达夫、楼适夷、汪静之、李俨、魏金枝等人都是会员。1925年,通信图书馆内设立了共青团支部,应修人等人也在这里入党,由商务印书馆的共产党组织领导。

  在文学史上,应修人最大的贡献当然是发起了湖畔诗社。汪静之曾言,没有应修人,就不会有湖畔诗社。1921年,应修人读到汪静之的诗,深为吸引。1922年1月,开始与汪静之通信。1922年3月,特意前往杭州见汪静之。两人一见如故,曹佩声戏称他们是“新结婚”。相聚一周,汪静之为此写了《情侣》《送你去后》。《送你去后》原名《送修去后》。来到杭州不免泛舟,一船可坐四人,汪静之又叫上潘漠华、冯雪峰,结成湖畔诗社。4月,应修人出资出版了《湖畔》,选编了这四人的诗作。1924年底,又出版《春的歌集》,也由应修人出资。1925年2月创刊的《支那二月》,署名湖畔诗社编,也可算是湖畔的同人刊物。

  应修人前两任妻子均从父母之命而娶,第一任妻子“秀妹”不识字,应修人鼓励她自习。第二任妻子“寒妹”被他称为“父母的媳妇”,接到上海入学,不久离异。在莫斯科时,他遇到同到莫斯科学习的曾岗,结为夫妻。一起回上海后,他与曾岗及曾岗的母亲组成三口之家,掩护革命活动。

  应修人的诗当然是最出名的,如《妹妹你是水》。他写革命童话,《金宝塔和银宝塔》就是其中知名度很高的一篇。他还在《红旗周报》上写过多篇政治鼓动文章。

  除了湖畔诗社的那两本合集之外,他没有别的集子。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应修人、潘漠华选集》。198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修人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