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今日作家 >> 正文

董仁威:我与科普作协二三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9日10:28 来源:中国作家网 董仁威
董仁威接受媒体采访董仁威接受媒体采访

  “向深夜进军”的一万个夜晚

  深夜,蓉城的灯火一点点、一片片,熄了,万籁俱寂,城市进入深度睡眠。我却在书房内、电脑旁,度过一个“赛先生”的战士35年如一日“向深夜进军”的第一万个夜晚。

  书架上,有一整架由我编著和主编的科普图书,我数了数,自著84本,约一千万余言,主编28套156部,约两千万余言;其中,有获得中国图书奖的,有获得中国优秀科普图书奖的,奖状和奖杯装了整整一书柜。

  这一切,开始于1978年那个科学的春天。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这个四川大学生物系的细胞学研究生被作为“修正主义”苗子处理了,由“分办”胡乱塞到一个小工厂工作,被迫离开了我热爱的生物学。科学的春天来临了。我拿起了笔杆子,响应成都市科协的号召,为成都市科协在《成都日报》上办的科学专栏写科普文章。经成都市科协干部方守默推荐,我的第一篇见诸文字的科普文章《遗传工程趣谈》在《成都日报》科技副刊上发表了。

  随着第一篇科普文章的发表,我被正在组织科普创作队伍的成都市科协、四川省科协注意上了。我被邀请参加了四川省科协和成都市科协组织的各种创作培训班和笔会。四川自贡檀木林笔会、重庆小泉笔会、九寨沟笔会,聆听全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的讲课,受一大批科普作家的薰陶,许多科普期刊、报社、出版社编辑的耳提面命,大会小会上科协干部的鼓励,不但我的创作水平迅速提高,发表作品越来越多,而且,我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我暗暗发誓,我这一辈子要献身于科普事业,做“赛先生”的忠诚战士,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振兴中华的大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那会儿,我在工厂里当车间主任,后来又当技术副厂长,当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主任,还当成都健康食品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本兼职工作很重,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写那么多东西呢? 

  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是拼命,“向深夜进军”。我长时间住在一套狭小的住宅里,下班后,孩子们要做作业,夫人要看电视,没有我写作的立锥之地。于是,我改变作息时间,吃了晚饭便睡觉。半夜醒来,妻儿都睡了,我再起床写作,在喧嚣的城市难得的几个小时的安静里写下充满激情的文章。我每天只睡3-5小时觉,硬是在“睡不醒的前30年”里挤出理当享有的休闲时间,写下一篇又-篇科普文章。成都市科协了解到我的这一情况后,号召全市科普工作者学习董仁威,“向深夜进军”。

  在我三次暴病病危,有一次心脏还停跳了几分钟后,成都市科协副主席方守默感叹地说,她很后悔当时的倡导。各级科协领导和亲朋友好友也劝我别太亡命了,不要再在深夜写作了。但在深夜写作已成了我的习惯,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我改不了啦。我这个各级科协培养出来的被同行称之为“拼命三郎”的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坚持向深夜进军,“九死南荒我不悔”,为“赛先生而战”,“完蛋就完蛋”。

  我的“向深夜进军”的活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了大量科普作品获得读者的厚爱以外,各级科协还给了我很多鼓励。30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科协多次推荐我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授予我“四川省十大杰出科普作家”的称号等多种荣誉。近年来,四川省科协还授予我“四川省第二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成都市科协等单位授予我“成都市首届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并各发了一笔不菲的奖金。2007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我“改革开放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如此重奖乎!我决心,将我的余生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各级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并带出一支“赛先生”的铁秆队伍来,使之成为复兴中华民族大业的生力军。

  成都科普创作中心

  1999年1月8日,是我难忘的一天,在成都儿童营养中心会议室,召开了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成立大会。成都科普创作中心由我发起,挂靠在由我担任主任的成都儿童营养中心,由该单位提供办公场所、工作人员、经费,组织科普作家进行科普创作。

  会议由我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周孟璞,副主席王晓达,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显奎,以及刘兴诗、王吉亭、何定镛、邓承康等20余人出席。会议决定,由董仁威担任成都科普创作中心主任,王晓达担任总编辑,吴显奎担任总监制,何定镛担任总策划,聘请周孟璞、刘兴诗为顾问。

  从此,成都科普创作中心随着我协会职务的变迁,跟着我经历了挂靠四川省科普作协十余年历程。我卸下省科普作协会长职务后,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成了“无娘儿”,我与一批科普科幻作家建立了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公司,于是,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挂靠在时光幻象,继续活动。如今,时光幻象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成为了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团体会员,回到了“娘家”。

  成都科普创作中心成立15年来,一直未停止活动,不断组织科普创作,培养科普创作人才。至2014年,共策划、组织500余人次参与科普图书编撰工作;已出版28套156部科普图书,共2000万字,发行近200万册;码洋达5000余万元,获全国及省级奖励30余次。

  临危受命

  2000年9月26日,由于周孟镤年龄超过担任协会理事长的最高年限近十岁,不攺选在一周内将注销社团执照,协会主席亲自召开常委电话会,经半数以上常委一致统一意见,拟举董仁威为主席、法定代表人,周孟璞担任名誉主席。

  9月28日,周孟璞、王玉萍分别到省民政厅、会计事务所办理有关年审手续,完成协会法定代表人更换,我正式接任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法定代表人、主席。

  从此,我踏上了在“三无”条件下领导四川省科普作协艰苦难创业的十年历程。我从周孟璞手中接过省科普作协领导工作时,协会已没有了一毛钱。周老对我说,没有钱了,就不交账了。我不得不重零开始重建财务体系。我接手时,没有完整的会员名单,不知哪些人是会员。同时,也没有办公场所,纯粹成了个皮包协会。我们靠会员捐款,在我家中及公园办公开会,开始了活动。后来,我们靠搞项目取得了活动经费,靠科幻世界老社长杨潇和社长秦莉支持,有了办公场所。活动陆续开展起来,虽有个别人非难,但更一致的是支持和好评。

  回想起来,这十年真不容易,但我不后悔,因为,为中国的科普事业作贡献,做“赛先生”的战士,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是我自已的人生选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