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匆匆那年》票房很火爆。(1/3张)
光线影业投资发行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电 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片方清楚知道这些小说就像作者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有保护的责任,“为了保证改编之后的版本,获得来自小说拥护者的认可,我 们很欢迎作家对电影各个环节发表意见,也尊重他们的想法”。这位负责人表示,既然是把凝聚别人青春心血的作品用电影形式展现,选角、剧本和导演的选择都会 征询作家。
导演篇
九夜茴相中
经验老到的导演张一白
要让改编作品符合原著的魂,由原作者从各方面把控是最合适的,《匆匆那年》是九夜茴“青春三部曲”里第一部搬上大银幕的作品,张一白是她一早相中可以交托的导演。
九夜茴说道:“一次好的合作建立在彼此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2008年,当公司问我想把小说拍摄权卖给谁去拍摄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了张一白。导演 (张一白)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是很特别的,因为我们都是看着《将爱情进行到底》长大的,他始终是我心目中,内地导演里对青春把握最好的。当时也跟他说,这戏 必须你来拍。在拍摄过程中,我甚至比相信自己更相信他。”
成功背后是长时间的磨合,影片开拍后九夜茴和张一白时常通电话,“我们共同讨论里面的人物、场景,修改台词。他想还原最真实的故事,而我是最了解这个作品的人。我还老嘲笑他是剧组里唯一的胖子”。
气质相近的两个人终究能走到一起,九夜茴感叹自己写作时尤其注意细节,张一白不仅把握人情绪和情节拐点很敏锐,处理时也很细腻,这样的合作令她倍感舒心。
《左耳》(2/3张)
饶雪漫大胆和
新导演苏有朋合作
饶雪漫就透露,《左耳》电影版让谁来当导演,她有过很多选择,“大导演、刚出道的导演,都谈过,找到苏有朋是缘分。”
她的第一部青春小说搬上大银幕,苏有朋虽然演戏丰富却第一次当导演,这不亚于一次冒险,能够达成合作共识,饶雪漫认为两人都想到一块了,“放弃比较有 经验的导演,我觉得片方很大胆,但与有朋见面聊过之后,我直觉他可以做到。那次见面我跟他说:‘我们有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 人,‘小虎队’是用歌声陪伴一代人的成长,《左耳》是用文字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在电影《左耳》中相交相会。而且,有朋对伤痛主题理 解非常深刻,他其实是个很深刻的人,喜欢思考,沟通之后,我们一拍即合。”
饶雪漫笑说,电影《左耳》的剧组主打一个“新”字,新导演新演员新制片,“每天不发生一点事都不算完”。全新搭配也有启发,片场经验老到的苏有朋对周 遭的人来说有如“定海神针”,饶雪漫也获益良多,“他演了很多戏,人又聪明和细腻,有时开玩笑说他对整个故事比我还清楚,经常被删掉的台词,他说书里有, 要不还是保留吧”。
《匆匆那年》(3/3张)
演员篇
九夜茴六年前一见彭于晏“倾心”
《匆匆那年》上映后,有人质疑电影版主演离小说设置相去甚远,操着一口台湾腔的陈寻、还住在《爱情公寓》里的苏凯每每令人出戏。但全程参与选角的九夜茴深信决定没做错,尤其男主角,她表示除彭于晏不做他选。
她回忆两人第一次见面,是2008年《女人不坏》的首映礼,远远的看到一个帅哥很干净,在耀眼地发着光,“导演曾经问我说想象中的陈寻是什么样子,我 说陈寻一定是很阳光的,有进攻性的,是那种即使知道以后受伤害被背叛,也不想错过想要跟他谈恋爱的男生,可能是我们女孩在成长的时候,最终一定会失去他, 但是一定不会忘记他那样男孩。后来《匆匆那年》选角的时候,我就向张一白导演推荐了他。然后我在剧组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陈寻真正跃然纸上的感 觉”。
谁来演电影版方茴,倒是颇费一番功夫。九夜茴透露当团队在头痛哪个女演员最合适时,倪妮这个偶然的提议,让所有人豁然开朗,九夜茴说没合作前就喜欢倪妮的表演,几乎也是第一次见面时就认定她是方茴。
她说道:“我第一次见她是在三里屯附近,一个日料店里吃饭,她那天是素颜,没有化一点妆,穿着黑裙子带着棒球帽,背着双肩书包很乖坐在那儿,然后讲她 曾经的爱情,在她的那个描述中,我就突然发现她身上,表面看上去女孩子很柔软,但是内心很倔强和坚强的部分特别像方茴。所以我们那天吃完饭了之后,几乎就 是当时就觉得,就是她,就是找到了她,我们替陈寻找到了方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