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昆曲《红楼梦》:北方昆曲剧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朱俊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9日08: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朱俊玲

  小说《红楼梦》诞生后,迅疾由“读书人”中向外波染开去,激起了更广泛阶层的审美欲求,人们更加渴望舞台上的“《红楼梦》戏曲”的出现。当时的剧作家们了解到群众的爱好,便相继动笔。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改编戏曲成为剧坛的时尚之一,“红楼戏”的创作盛极一时。民国初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又一度出现了“红楼戏”的兴盛,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演出重地,当时的北京,在一年内不同演出场所上演的“红楼戏”多达91次。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黄梅戏、粤剧、豫剧都先后排演了全本《红楼梦》。其中越剧《红楼梦》最有影响,由徐玉兰、王文娟扮演的贾宝玉、林黛玉已成了人们的经典记忆。上世纪60年代北方昆曲剧院排演了《晴雯》,此后,《红楼梦》题材的作品便成为昆曲艺术的盲点。

  其实,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很早就想把《红楼梦》搬上昆曲舞台。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实现。经过多年的酝酿,2011年北方昆曲剧院决定采取全景式的方式排演昆曲《红楼梦》,从最初的计划,到选拔演员,再到公演,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为了创作出符合昆曲艺术规律、具有地道纯正昆曲味道的作品,杨凤一还请来了上海昆剧团有“大官生独步”雅称的蔡正仁、宁昆名旦胡锦芳、北昆韩派传人乔燕几位昆曲老艺术家做艺术指导,几位老师根据导演的要求,从昆曲的唱、念、做、表各个方面对演员进行了悉心的指教。“出戏又出人”是杨凤一对昆曲《红楼梦》在重现经典之外的又一个长远意义的总结。“一部昆曲《红楼梦》问世了,一批青年昆曲演员为观众所熟悉了,翁佳慧、朱冰员、施夏明、邵天帅等一个个青年靓丽的身影,活跃在昆曲舞台,为昆曲艺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

  2012年,该剧作为中法语言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的赴法国演出,其典雅的韵律、精妙绝伦的表演、空灵梦幻的舞美设计,迷倒了欧洲观众,被法国媒体称为“惊艳巴黎”。迄今为止,该剧已在台湾、上海、苏州、济南、青岛、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共计近百场。

  舞台版《红楼梦》演出获得成功后,北方昆曲剧院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昆曲电影版《红楼梦》的筹备和拍摄。把一部经典的舞台剧翻拍成电影,要克服很多困难。昆曲的特点是韵味悠长,节奏较缓,而电影的节奏则较快,如何把5个半小时的舞台剧改成180分钟的电影,将戏曲与电影自然融合成为了最大难点。经过主创人员的不懈努力,昆曲电影《红楼梦》拍摄成功并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杨凤一认为,把古老的昆曲艺术用电影这种现代的方式表现,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用电影手法来传播戏曲,对戏曲改革创新是一种推动。

  今年,北方昆曲剧院又继续探索创新的脚步,以交响乐的形式进行第三种艺术方式的创作,推出了昆曲交响剧《红楼梦》,这也是昆曲历史上的第一次交响剧创作。

  对于昆曲《红楼梦》的深远意义,杨凤一总结:一个由国家扶持的昆曲艺术表演团体的主要职能就是要为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而工作。昆曲《红楼梦》作为一部舞台艺术作品,以600多年的昆曲演绎了200多年的文学名著,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创作;昆曲《红楼梦》对昆曲是继承,对原著是创新。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一次由北方昆曲剧院搬上昆曲舞台,《红楼梦》终于有了全景式展现的昆曲版;艺术至上,戏比天大。一部成功或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对社会而言,当它呈现于公众视野之时,人们会通过作品看到艺术生产单位的良好形象,一部《红楼梦》使各界人士及观众更加知晓北方昆曲剧院,剧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和提升。对剧院内部而言,一方面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演职员的向心力得到凝聚,对事业发展的信心增强。

  《红楼梦》自公演至今,尽管获得众多奖项和好评,但一部优秀艺术作品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要想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还需不断加工、修改,将作品日臻完善成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