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今日作家 >> 正文

我的文学青年生涯(张宏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6日08: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宏杰

  张宏杰,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 讨班学员,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在《当代》《天涯》《钟山》等刊物发表大量文学及历史类作品。出版《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专著11部,担任大型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戊戌变法》总撰稿。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辽宁文学奖”等,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年度散文家奖”提名。

 

  1996年初,我把一个大信封投入邮筒,然后又用手指探了探投信口,看看是否落了进去。信封上的地址是“上海市巨鹿路675号《收获》杂志社”,里面装的是我的一篇历史散文:《无处收留:吴三桂》。

  15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也没收到《收获》杂志的回信。不过,我的“文学生涯”确乎可以从初次投稿这一天开始算起。

  工作以前我并没有认真想过当一个作家。在大学里,我业余时间大量投入书法和篆刻之中,加入了大学的书法协会。开始写作发生在上班一年之后。写作 的动因相当简单:无聊。大学毕业之后,本来是想好好工作,先“混”上(用我爸的话来说,是“熬”成)副处级,在小城市里有地位有面子,这是一个北方小城长 大的人的普遍理想。但是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葫芦岛市建设银行工作之后,我发现“混”和“熬”对我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事:一个星期的工作,基本上一两天就 能处理完。其他的大部分时间,主要都用来打扑克。

  这样的生活虽然自在,但时间长了,未免觉得空虚无聊。还有什么更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呢?在单位没法写毛笔字或者画画。那么,写点东西吧。我想起 我似乎还真有一点“文学天才”: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曾经被老师当作范文。托尔斯泰说过,成为作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虚荣心。很幸运,这个品质,我也具备。

  写什么呢?写“文化散文”吧。这种纵横捭阖的叙述方式,正好将我一肚子的乱七八糟搅合到一起,一股脑抽出来。

  半年时间里,我写出了《蒙古无边》《无处收留:吴三桂》等好几篇很长的散文。其中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无处收留:吴三桂》这一篇。我对这篇东西相 当满意,认为我可以开始文学青年的第二个规定动作了:投稿。我决心要用这篇作品作为开头炮,轰开我的“作家”之路。投出去的半个月后,我就经常去单位的传 达室。但是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我并没有丝毫气馁。我读过许多作家传记,那些作家投稿屡屡被拒的故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马丁·伊登》中那 艰难卓绝的戏剧性的奋斗生涯每每令我激动感慨。

  于是我又打印了一份,把它寄给了《当代》。

  3个月后,我又寄给了《十月》。

  在那之后,我学聪明了:我开始了一稿多投。我同时投给三家刊物,并随时作好收到一家用稿信后马上通知另两家的准备。

  可是一年之内,我连退稿信是什么样的都没有见过:所有的杂志都没有任何回音。

  不过我还是没有放弃,这篇稿子一天也没停地在邮路上奔波。直到2001年,我已经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之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到辽宁文学院开会。我 几乎已经忘了有一篇稿子还漂在路上这件事,直到文学院一位工作人员把一本已经磨破边了的牛皮纸信封扔给我:“请客吧!给你的杂志,寄到这儿来了。”

  是2001年第一期的《钟山》,目录栏中赫然写着:“《无处收留》,张宏杰”。因为彼时我已经是“辽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所以杂志被莫名其妙地寄到了这里。

  这篇文章一刻不停地在路上奔走了5年,这5年,我由24岁变成年近30岁,它则餐风宿露,不眠不休,撞过了十几家杂志的大门,最终,到底在一本“一流刊物”上露面了。我终于对得起它了。

  就这样,我从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为入口,开始了漫长的写作生涯。我的写作主要以历史为题材。历史是社会学科的基础,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你 会不自觉地经过人文学科的各个房间。一路走来,通过写作,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从1996年到现在,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对社会、对 历史、对文化,许多方面的观念都进行了自我颠覆。而这一脱胎换骨的过程,其途径正是由于写作。

  1996年,当我拿起笔的时候,误以为写作能给我带来一切。转眼,写作已经15年了。我也由大学刚毕业的青年接近中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付给了书桌。抬头一看,几乎一切都已经沧海桑田。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沧桑”的一代:通常状态下几代人才能经历的历史变化,都压缩到我们这一代身上。应该说,有一些变化是必然的。但是,也有一些变化是令我意外的。比如我今天在网上看到的这样一则新闻:

  “《蔓蔓青萝》《泡沫之夏》《潇然梦》……今日,某大学图书馆公布其2009年秋季学期借阅书籍排行榜,进军前100名的书籍几乎全为网络文学 书籍。据该排行榜显示,除了排名第51名的《宋氏三姐妹》和排名第100名的《最易掌握的学英语规律338条》,其余的均为在网络上曾风靡一时的网络文学 作品,如《玥影横斜》《爱在唐朝》《失踪的王妃》等,以及郭敬明、明晓溪、安妮宝贝等青春小资文学作品。而与高校专业课程相关的书籍均无缘入榜……”

  自己坐在大连市图书馆,翻读文学期刊的情景宛如昨日,却读到这样的新闻,怎么能让人不恍如隔世?让我恍惚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发现整整一代人一 生精力可能被一套房套牢。我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的走向,不是我所想象。在20多年前,这个世界就已经转向,离我们而去。我们这些人,可能是最后一代“文学 青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