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王安忆:“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太急促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4日08:26 来源:新闻晨报  邱俪华

  时隔八年后复排,王安忆亲自为话剧《长恨歌》吆喝

  “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太急促了”

王安忆特别喜欢话剧版本写实的改编   晨报记者 何雯亚王安忆特别喜欢话剧版本写实的改编   晨报记者 何雯亚

  小说 《长恨歌》 是上海女作家王安忆的代表作之一,其话剧版首演于2003年4月,一上演便引起广泛关注。明年1月15日至1月25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又将带来新版《长恨歌》,这是继2006年之后,话剧中心再度把王安忆笔下王琦瑶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新版除了原班人马编剧赵耀民,导演苏乐慈,演员“王琦瑶”张璐、周野芒等之外,还有宋忆宁、贺坪、赵磊等一批实力演员全新加盟。

  昨日,连新书面市都甚少公开露面的王安忆,却到场为话剧版吆喝。采访中,“2003年的版本和2015年的版本有什么不同”这样一个“套路性”的问题,似乎“惹恼”了王安忆,“为什么时间过去了这么一点点,就一定要有什么变化,我们现在对待时间的态度变得太急促了。在我眼里,这个版本什么(改变的必要)都没有。我是写小说的人,我一直在追求的是不变的东西。”

  不解演员过早退休

  为什么那么轻易地就认为“老了”

  这一版其实在演员阵容里有一个“小遗憾”——当年首演版里朱茵扮演的“严师母”非常精彩,这次由实力演员宋忆宁出演,但可能很多观众都不知道,这两位演员都已退休。这次知道《长恨歌》复排,朱茵打电话回话剧中心,“《长恨歌》是我演得非常拿得出手的戏,我听说现在演出的年轻演员里很多都没有机会看当年的戏,我真的很想让年轻人看看”。

  朱茵的遗憾,在王安忆的眼里是“不可思议”:“演员的换代那么频繁,我真的不晓得是好还是不好。在我眼里,朱茵和宋忆宁都还是很年轻的演员,都比我年轻,但居然都‘退休’了。这样的现象在西方会觉得奇怪,比如作家圈,他们就绝对不会簇拥年轻的作者,因为艺术是需要积累的,我觉得艺术的时间和自然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那么轻易就认为‘老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王安忆认为,“戏就是应该不断地演,不是几场几轮就不演了”。所以她将这次的新版看做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

  不满影视版的改编

  既然完全颠覆,何必叫《长恨歌》

  王安忆是犀利的,她非常直接地表达了对话剧版《长恨歌》的满意,以及对电影、电视版本的不满意,“尤其电视剧,说实话我看不下去,看了以后特别不舒服。既然要完全颠覆,你完全可以自己写一个,干嘛还要用‘长恨歌’ 这个名字呢?”

  关锦鹏的电影版拍完,李碧华给王安忆打电话,“她的意思,我定这种改编合同一定要记住,选择主创人员是一定要注意的。她说关锦鹏是在走下坡路的导演,我说李碧华是有底气这么说,我还没有什么机会有很多导演来翻拍我的电影,所以也很难在影视作品改编里来体现我的原则。我家在古北那边,那里日韩剧特别多,看他们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发现他们对待改编是非常谨慎的,而我们的电视剧的口号是‘颠覆’。”

  在王安忆看来,因为自己的小说是写实的,所以特别喜欢话剧版本写实的改编,“我看了无数遍,对我至少没有颠覆,而且改编的态度非常谨慎,我就记得当时第一版的时候赵耀民就一直在跟我商榷怎么改,而且导演苏乐慈也一直叫我到排练现场来看,对我的小说特别尊重,这种尊重在电影和电视剧版里面没有得到。这一点来讲,我特别感谢话剧。”

  她告诉记者关于这一版唯一的一点点意外,是话剧中心请了一个西班牙人来演“萨沙”,“小说里的萨沙是混血儿,但那个年代里他们外形是混血的,腔调是完全的上海人”。这个质疑令扮演萨沙的演员非常紧张,当场表态,“我是西班牙歌手,常年在上海,很爱中国,也了解上海”。

  最担心的是第三幕

  姐弟恋不一定要年轻女演员扮老

  采访中,王安忆对于这次的新版,有点担心的是第三幕,“这一幕是我和赵耀民讨论得最多的,因为第一幕上世纪40年代我们都没有经历过,可以想象;上世纪60年代也类似; 就是上世纪80年代,在表达上我们心里还是模糊的,最后没有找到一个具体的形式”。在王安忆看来,难的原因还有一点——这一幕里,王琦瑶和老克拉要谈一场姐弟恋,“年龄差距用什么形式体现,说实话不知道怎么弄——一个年轻的男性和一个年长的女性恋爱要怎么处理,之前是不断把张璐扮老。曾经有一个日本导演来看戏,他就跟我说‘你们的女演员太年轻了,如果这样的姐弟恋,我们找,一定找一个年长的女演员。你们习惯用年轻演年长,而我们一定是用年长来演年长。”

  对话剧有特殊偏爱

  看到人物在台上动起来,蛮热闹

  整个采访虽然犀利,但能明显感到王安忆对于话剧的“爱”。关于这份“爱”,她的理性表述是:“书和话剧有差别,话剧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卖票的事情就是迫在眉睫的,而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就比较从容,所以我从不打(宣传)书”;感性的表述则是:“我父亲就是话剧艺术中心的(资料显示,她的父亲王啸平是前上海人艺的导演,执导过《霓虹灯下的哨兵》),所以直到今天我也很喜欢看话剧,我特别欣赏话剧艺术中心的引进作品,像《万尼亚舅舅》、《求证》、《艺术》。写小说是蛮寂寞的,所以看到自己的人物活生生地在舞台上动起来,蛮热闹的。”

  王安忆说,自己看了无数遍话剧版《长恨歌》,这次还要继续,“彩排票子可以多给一点吗?”她也爱开玩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