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李莉:甘坐传统戏曲“冷板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3日10:42 来源:文学报 金莹
李莉 李莉

  “三十几部剧作,三十几项省、市和全国的奖项,成就了她当代戏剧创作领军人物的不可动摇的坚实基座。”在谈及近日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的剧作家李莉时,评论家毛时安这样评价。

  确实,作为剧作家的李莉成绩斐然:京剧《成败萧何》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京剧《凤氏彝兰》获十一届“文华剧作奖”、“金孔雀优秀编剧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优秀编剧奖”、十二届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金奖”,沪剧《挑山女人》 近期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剧作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莉,写出的戏总有一股英雄气。“小女子李莉放眼望出去的历史,不是风和日丽的历史而是电闪雷鸣的历史,不是诗情画意的历史而是激流险滩的历史,不是一团和气的历史而是兵戎相见的历史。即使在墨客骚人、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玉树临风短命凄绝的词人纳兰性德的历史,也充满了扑面而来的大悲凉而不仅是儿女闲愁。更何况,辛亥义士心中的萧瑟秋风,压在女土司彝兰心头内外交困的重压,圣妃白洁深陷在历史大义和个人情感里无可自拔的内心冲突。”毛时安这样评价。

  如今,李莉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有近60年历史的上海越剧院院长。如今的她,更多的时候在忙着越剧院的“柴米油盐”。无论是在《李商隐》中推举青年演员,还是借《甄嬛》争取年轻观众的市场,在青年演员的推举和传统戏曲的市场开拓上,李莉在传统戏曲工作中始终不遗余力,竭尽所能。

  “文化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做戏曲创作的也好,做文学也好,都浮躁不得。”李莉说。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上海越剧院的《甄嬛》在年轻观众中有不错的口碑。从中我们发现,传统戏创新的取材可以不拘一格。

  李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题材,不同的编剧可以有不同的开掘角度和创作主旨。同样一件事情,你如何看待,跟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包括你对文化的理解是有关系的。你的眼光和角度,决定了你的作品可以走多远。

  编剧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创作者对世界观的把握,对人物情节的取舍,都是很重要的。

  记者:这就是考验编剧个人功力的时刻。

  李莉:功力多指技术性的东西。在创作中,技术重要,技术是基础。但是除了技术,编剧还需要本身的修炼。

  这几年,当院长之后,我读的书相对少了。但是,在之前,我是什么书都看。特别是西方的很多哲学、心理学著作,比如黑格尔的哲学,都能给予我们一个打开视野的效果。传统戏曲更多的是民族范畴里的东西,但借鉴西方的知识体系能够增加民族的厚度,还是蛮有意思的。编剧可以学一些哲学、心理学的东西,打开自己的视野,不狭隘地拘泥于仅仅编造一个好看的故事。

  记者:《甄嬛》 在推出年轻演员的同时,也给了年轻编剧尝试和实践的机会。

  李莉:无论是年轻演员或者年轻编剧,都需要让他们健康成长的实践平台。从客观条件上来说,现在各个院团拍新戏的频率不高,年轻编剧能够取得的机会太少。我也在一些会上说过,能不能不以成败来要求青年编剧,不要指望年轻编剧一写戏就成功,多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做一些实验性的尝试。

  记者:戏曲编剧生存不易,年轻人如何应对外界物质的挑战?

  李莉:年轻的戏曲编剧,除了要会写故事,还要自己喜欢这个行当,受得了寂寞吃得了苦。戏曲编剧是一件坐长年冷板凳的事情。2011年,他们要给我出一本书,我取了个书名,叫《寂寞行吟》。他们就奇怪,你得了那么多奖,还寂寞啊?我回答,你们只看到得奖,却不知道写剧本是要守住怎么样的寂寞状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