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艺术评论 >> 正文

《巴彦岱》:寒冬中一碗热热的奶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7日11: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悦
电影《巴彦岱》剧照电影《巴彦岱》剧照

  电影《巴彦岱》是一部带你走进维吾尔族人心灵的影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主席阿扎提·苏里坦更是盛赞这部影片,“是新疆人要看,是维吾尔族人必看。 ”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是有着99 %维吾尔族人口的村落,著名作家王蒙上世纪60年代曾在此工作生活了7年多的时间。12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的电影《巴彦岱》正是以王蒙在巴彦岱的这段经历为背景,着重展现出当地维吾尔族村民用善良包容下放的作家“老王” ,保护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并结成超越民族的深厚友谊。影片还细腻而艺术地再现了维吾尔族民众朴实善良幽默乐观的性格,也真实地反映出民族间的差异和相互文化的尊重,尤其反映了在共同面对生活和命运斗争时民族间和谐相处,这也正是此片的最大看点。

  新疆的生活对王蒙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王蒙复出,写了一批以新疆为背景的小说,从而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至今,王蒙以新疆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多达百万字。王蒙把新疆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没有新疆的这16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 ”2003年王蒙曾回到故地巴彦岱,当他用流利的维吾尔语和当地村民聊天攀谈时,不少维吾尔族同胞激动地把王蒙举了起来,这一场面让很多人动容。这也正是拍摄这部影片的始因。

  影片总制片人、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社长李德华因此找到了这部影片的导演董玲,对新疆有着深厚感情的董玲对这个故事和题材非常感兴趣,于是集合她多年合作的编剧团队开始做这部片的剧本。“王蒙老师对新疆的情感太浓烈了,描写他的状态特别难。于是我们另辟蹊径找到了另外一种方法。 ”编剧之一陈思青表示。的确,影片将浓烈化作平淡,创造出生活本身的质感。影片没有过多突出作家“老王” (王洛勇饰演)这个人物,而是讲述他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生活交往,学习维吾尔语,呈现原汁原味的民俗。其中有关“玛塔霞”人生态度的讲述,更是抓到了民族精髓。房东阿大、阿帕见初来巴彦岱的“老王”心里苦闷,对他讲,“维吾尔族人每天都要想到五次死,只有想到死,才不会做坏事;只有想到死,才会感觉到现在的生活好;只有想到死,才有玛塔霞…… ‘玛塔霞’就是除了死,所有的都是高兴的事! ”在巴彦岱,“老王”有了“另一个舌头” ,村民和小孩,所有的人都是“老王”的维吾尔语老师,维吾尔语渗入到了“老王”的血液之中。

  影片在美学形式上的克制、冷静、朴素,一切为了还原时代而努力。“对新疆近年的电影生产而言,这部影片敢于直面族际交往这一极具社会意义的现实问题。是呈现族际文化交流交往题材的一次新的尝试。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伽蓝表示。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巴赫提亚·巴吾东看来,“ 《巴彦岱》的情感叙述自然而慎重,情与理合情合理且充分,民俗表现细致准确,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场景和服饰都非常符合故事的背景和艺术形象表现的需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古丽莎·依布拉英也谈到,这部影片重在表达维吾尔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集点,寻找出两个民族的最大和谐和人类的共性。不同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这部影片对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服饰特征不再是做分明的重浓墨发挥。而李德华则认为,这部影片在当前新疆“去宗教极端化”的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是多美的伊犁风光,看后非常亲切。 ”看完首映的观众伊利苏娅称,“影片表现民族和谐没有用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真实再现当地各族民众生活交往,自然表达。追求真善美,是各民族的共同梦想。 ”

  “新疆与我们有恩。 ”王蒙曾这样深情地表示。而影片的最后,就要离开巴彦岱的“老王”独自一人在河畔欢歌乐舞,唱着“你那美丽的黑眼睛,在闪着光,我愿将生命为你献上……”一杯伊力特,泪眼婆娑,字幕升起前,画外音说到,“巴彦岱,你是寒冬中一碗热热的奶茶。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