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丹增贡布:做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7日10:57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丹增贡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了文艺发展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我们的文艺在较长的时间里、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了偏离,一味地追求市场效益,当了市场的奴隶。只要市场有钱,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作品都搞,既不要社会依据,又不要生活根基,来了就编,想了就写。这样搞出来的作品没有血肉,没有文化底蕴,苍白无力,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就像习总书记说的“有高原缺高峰” 。同样,对国外蜂拥而来的各种艺术思潮,不管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不加分析,就一味采取拿来主义,甚至当做神来崇拜,进行效仿,大肆推广,以至于出现了大量不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换汤不换药、非常雷同的作品。同时,过度娱乐化的文艺充斥荧屏,凶杀、打斗、色情营造的感官生理刺激冲淡乃至取代了文学艺术的精神美感。这些作品影响恶劣,负面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对社会的道德建设、尤其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然而我们却忘记了这一神圣的使命,忘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难道我们不需要警醒和反思吗?

  就西藏文学艺术的现状而言,既有共同的国家特点,又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西藏处在祖国的边陲,又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导下,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比如,西藏的演出市场绝大多数都是公家买单,百姓消费,特别是送戏下乡——国家给演职人员演出补贴,老百姓不用掏一分钱。这是中央对西藏优惠政策的具体体现。因而,西藏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相对来讲很高,多年来创作、演出了不少作品,参加了不少国内比赛,获得了不少奖项。这对西藏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当今是信息时代,各种交通设施极为便利,加上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和一些利益诱惑,西藏文艺界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比如当市场的奴隶和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虽然没有内地那样严重,但多少还是存在的。也有一些人见钱眼开,为了迎合演出市场创作了一些低俗作品,参加一些与自己的身份极不符合的活动,忘记自己是党和人民多年培养的艺术家。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之后,我认为从西藏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至少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我们过于陶醉娱乐化。西藏传统歌舞多半是载歌载舞、自娱自乐的节目,同时也有不少表现人们的情感、体现各种人物复杂心理的节目。而很多自娱自乐的节目,其实是表达当时当地的习俗和不同情感的集体歌舞,不能完全算自娱自乐性质的节目。我们却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把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当做继承优良传统的方式,无限扩大,不断再现,其结果是色彩雷同、形式雷同,没有发挥文艺应有的功能,起到了不该起到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教导的“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对比比较,认真反思总结。

  其次,我们乐于躺在传统的关怀里孤芳自赏,缺乏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新思路。藏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宝贵的遗产,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羡慕和欣赏的瑰宝、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活化石,值得永远骄傲。但同时,我们不仅要有过去的传统,还要有今天和明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光有传统是不够的,传统毕竟是历史,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短板。要想通过传统的形式手段来直接表现当今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过去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印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与现在的人民的需求和艺术表现力相差甚远。为此,我们要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合理科学地继承发展。根据人民的需求和形式发展的要求,甩开膀子开辟新路,重点考虑彰显时代特征、符合民族风貌、体现积极向上的好形式、好手段,与时俱进,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搞创新发展,着力点放在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的现实生活上,尽快跟上时代的潮流。

  另外,西藏大事、喜事多,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这其中,有重大活动,也有面向群众的中小型活动。大型活动场面大,参与人员多,容易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显现主管部门的政绩。大型晚会讲排场,讲装潢,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演出,现在习惯以为参与人数越多越好,有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当然,有的大型晚会必须搞,如为西藏自治区成立周年纪念,搞一些大型群众性活动和非常有特色的专题晚会是应该的。但不能经常搞,而且越搞越大,完全是人海战术。这完全不符合西藏地广人稀的区情。与此相反,对一些接地气、反映时代的强音和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小型多样作品的创作,我们常常忽略或轻视。面对群众的演出和基层三下乡,我们敷衍了事,只讲场次,不讲效益,也就是只看演出场次完成的情况,不看演出的社会效益怎么样。所以,很少出现像过去的《洗衣歌》 《逛新城》 《丰收之夜》那样的经典歌曲。

  文学艺术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符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人们心里的各种感受和社会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依靠“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习总书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也是各种艺术门类创作和表演成功的保障。我们绝不能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也不能脱离群众、当市场的奴隶,必须与人民患难与共,想人民所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神圣的文艺事业,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