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评论》30年 >> 正文

白烨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6日14:3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今天很高兴、很自豪,也很感谢,很感念,《小说评论》走了三十年,确实不容易,而且有这么多的评论界的朋友支持、帮助,包括今天的捧场。我说两个意思,一个意思就是我想说一下《小说评论》作为80年代创刊的明星级的文学批评刊物,终于坚持下来,坚持三十年,它的意义,或者可以说它是80年代在创刊的几个文学批评刊物中,仅存的硕果之一,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今天去反思和思考的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就是82、83、84、85开始,真是文学的春天,那个时候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创作批评双方面都非常活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文艺批评刊物那时候创办的非常多。我的印象当中,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我们都发文章或者必须看的刊物,有八刊两报,比如说甘肃的《当代文艺思潮》,山西的《批评家》,山东的《文学评论家》,上海的《上海舆论》,陕西的《小说评论》,吉林的《文艺争鸣》,河北的《文论报》,山东的《作家报》,这八刊两报在当时整个构成了强大的文学评论阵地,所以80年代文学的发展,我觉得绝对和文学批评,尤其文学期刊,跟文学创作期刊双峰并峙,但是好景不长,从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八个文学期刊,《批评家》没有了,《当代文艺思潮》没有了,《当代文艺探索》没有了,《文学评论家》没有了,《上海舆论》没有了,《作家报》没有了,《文论报》也没有了,我们不必去纠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认为不纯是经济或者市场商业,至少是不是还有政治的或者期刊管理上过于严苛,或者对批评有某种忽略的原因。所以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有三份在当时创刊坚持下来了,其中就有《小说评论》,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它能存活下来,为什么硕果仅存,这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得佩服陕西作协,陕西的文学评论家这份坚持,这份对文学理想的坚持,对文学批评事业的坚持,肯定这个刊物后来会碰到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光是经济上的,那么他们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个确实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刊物坚持下来本身,就是文学批评面临坎坷、坚韧存活这样一份见证。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件事情我同时在想,其实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以来,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我们的文学环境氛围,是不是有利于批评的发展,我觉得要打一个问号,为什么那么多的创刊很多刊物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思索的。还有我觉得我们要对陕西文学评论家表达敬意,就是他们终于坚持下来,我觉得这个坚持对陕西作协的眼光是离不开,对陕西评论这一份坚守、这份责任、这份担当有关,尤其跟四任主编有关。陕西的《小说评论》的背后是它有一个评论家群体,这是陕西文学为什么长期以来能在全国活跃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笔耕”作为文学批评一个专业性的群体,这在全国也是头一份,说明他可以组织起来,如果算的话,李星虽然比王愚小不了多少,应该算第三代,我觉得这样的一个代际衔接,对陕西队伍来讲还是很雄厚,我们作为广义的陕西文学人,也是跟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在陕西这个《小说评论》这样的平台上,我们也尽了力,同样也得到了培养,我在《小说评论》开了两年专栏,后来实在开不了,事情很多弄的很紧张,后来没有开。

  在这儿我还想说,从文学陕西来讲,我们今天这个会有的人可能还没来,尤其是我们前天晚上何西来先生去世,我觉得是文学陕西的批评,是最大的损失,我昨天到家里去看,看他夫人了,夫人讲的事情我听了很感动,他自己住院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出不来,他还带了一部给作家出版社审的杜甫传的稿子,他没看完,还有一些想法,如果精神允许还想看一下,结果稿子没看成,还有他这次这个散文集,那个散文集出了以后印了100本,错字很多,准备出院以后送朋友,结果也没有送。所以我一听我觉得很感动,他作为一个老的评论家,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认真精神、坚持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像他这样坦诚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在谈起《小说评论》创刊三十周年,也可以向资深批评家表达我们的悼念和怀念。

  下面我说一下看法和建议,关于文学批评,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篇幅不少,因为他正式发表讲话,关于批评大概有五千字,他放在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样一个倾向讲的,那么从文艺上讲,也可以看出来他把批评是作为重要的领导方式之一来看待的,他特别强调批评要像镜子,要像良药一样,发挥它的褒贬功能,甄别功能,把批评打造成利器,这些评论对我们来说确确实实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批评在今天的作用、意义、功能。但是从总体上看,我觉得跟创作大致是协调的,大致是双轮驱动的,如果说没有这样一个轮子的话,我觉得文学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我们有时候谈的时候过于严苛,我觉得我们要讲两句话,批评也需要递进、需要扶持。我们经常一说批评好像有一个什么机构,有一个什么队伍,其实批评就是散布在不同领域的一些人,这些人就是开会的时候凑一下,他没有组织,所以严厉讲它是散布的。而且很多说法是建立在不了解批评,跟创作目前的反差,我觉得目前批评是在不断萎缩,在面对不断放大,在更新的批评,它有很多地方不是批评自身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批评中很多问题,包括我们文学管理、文学整个生产中整体问题,综合问题,所以我觉得文学批评需要理解、扶持,包括怎么培养后备力量,包括怎么样能够出过文学批评周刊大众化、影响力大的传媒、阵地,如果能够体现评论的声音和立足之地,我觉得这都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现在是作家一茬又一茬,如果要算的话,30、40、50、60、70、80、90后七代人,批评30后很少有人能坚持工作,现在在批评界主要从事批评是40后、50后、70后,80后并不是很多。从我们批评自身来说,现在我觉得不光是队伍年龄的相对老化,可能也确实有一个观念知识结构的老化,面临一些新的文学群体、新的文学趣味,我们好像有点捉襟见肘,就是很难构成有效的批评和对话,年轻的群体,我觉得这些确实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些辐射不到,比如影响力大的畅销书这一块,这些都是在批评之外的,这些问题我觉得都需要进去。

  所以我是觉得批评目前的问题,我们自己当然要反省,我觉得更需要反省的是文化、文学的主导。文艺座谈会这么重要一个评判,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批评中国文学的同时,有时候口头上强调,但是常常在意识上就把它忽略了,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自己在谈批评的时候,除了我们要反省自己,我觉得我们还要提一些建议,希望整个各个方面真正重视起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