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严歌苓能来给写作的研究生讲课,确实是一个福音。她是真懂小说技术,我们是懵头懵脑地凭着感觉去写。我想严歌苓一定可以条理清晰地给大家进行写作技术方面的指导。”11月26日,在“跨越文化的思考与超越性别的书写—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严歌苓入校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作家莫言如此评介当年北师大“作家研究生班”的同班同学严歌苓:“她的小说在技术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近年来佳作不断,且作品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让我们这些同学一来感到荣幸,二来也自愧不如。”
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严歌苓表示很高兴能够跟学生共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她说,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学写作能不能学。就像当年自己考舞蹈专业,必须要求有舞蹈演员的天生条件,要有长腿、要有柔韧度、要有弹跳力、要有爆发力。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就不必要跨入这个门槛。一旦跨入,要进行很刻苦的训练,才能使自己慢慢成为舞蹈家。作家也一样。本身具有写作才能的人,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会不断改善自己,使自己树立写的纪律和写的方式。文学写作专业可以让作家少走一些弯路。
格非坦言曾对严歌苓创作题材之广泛感到疑惑。经过交谈发现,严歌苓的个人经历丰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的很多作品都进行了大量调查,包括查阅文献。他认为将来大家的生活经历都差不多,调查走访将是未来写作的重要方面。严歌苓的写作方式在这个时代可能是最先进的一种写作方式。
北师大教授张清华认为,严歌苓的多重身份和穿行于不同文化民族环境的丰富经历使得她的思考具有跨文化的价值;而其独特的敏感细腻气质和超越性别意识的深入书写社会历史的的能力又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超越性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