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研讨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第二届上海少儿图书博览会上召开了“从艺术坚守到大众感动——‘丁丁当当’系列图书发行200万册国际研讨会”。
“丁丁当当”系列图书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历时3年创作完成,书中讲述了一对智力有障碍的兄弟在失散后漫长的相互寻找,并由此演绎出一段段大善大美、使人灵魂澄澈的故事。
布 拉迪斯拉发国际插图双年展主席苏珊娜·加洛索娃说:“这本书修筑了一架通向残障儿童世界的桥梁,除去了误解铸成的壁垒。这显然是一本兼具开创性和先锋性的 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奖评委会现任主席亚当娜认为:“感人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等,这些正是早些年前、黄金时期世界儿童读物的宝贵品 质。”
我注意到,曹文轩在许多公开、重要的场合表述过这样一种儿童文学创作观念:不要刻意去写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说:“我的体验是,一开 始还有一点意思说这是给孩子写的、给孩子看的。但是写着写着,这个意思就淡化了,就化为乌有了。”我解读这句话透露的含义是,在曹文轩的创作中,当“给孩 子写”这点意识“化为乌有”时,作品会完全成为自我表现的文本。曹文轩还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儿童视角的作品”。这些信息都透露出作家将“儿童”作为一种小 说方法的意识。
我在《儿童文学概论》一书中,将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分为“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象 征的、诗的方法和写实的方法”三组类型,并举《青铜葵花》等作品为例,指出“曹文轩的少年小说在表现儿童时,也有写实的笔法在其中,但是,杂糅进了相当多 的象征的、诗的手法。”在我的阅读体验中,“丁丁当当”系列处于《青铜葵花》的创作方法的延长线上。
“呆傻与天真合在一起,分不清是呆傻还 是天真。望着这个小小的、胖乎乎的小乞丐,没有一个人会投以讨厌、鄙夷的目光,倒觉得他有点儿可爱,甚至生出几分怜悯。他们一般不会立即给他盛上食物,而 是先打量一番。这也难怪呀!那些要饭的孩子,一个个都脏兮兮的,可这一个,干干净净的脸,干干净净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饭盆。他们猜想:这个孩子是个傻子 吧?可一个傻子怎会这样的干净呢?……打量了一番之后,他们总会在他的饭盆里盛满食物。这些食物绝不会是剩饭剩菜。”(“丁丁当当”系列之《草根街》)这 样的描写,肯定超出了很多人日常经验的范围。对于文学研究来说,我们更需要追问:曹文轩为什么这样写?
成为“丁丁当当”系列作品的“象征的、诗的手法”的内核或根基的,与《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作品一样,是童心主义思想。《草根街》中的上述描写,就让人想起《青铜葵花》里“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河水,只有一番从心到肉的干净”这样的笔墨。
在 “丁丁当当”系列之《草根街》里,曹文轩写到了当来福和素珍因为当当的呆傻,要将当当遗弃时,当当的天真和善良对来福夫妇的感化。当来福夫妇收留下当当, 当当同样以其天真和“好像听得懂鸟语”的“超能力”,而给来福夫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以善良和无畏救来福于生命危机之中。在“丁丁当当”系列之《蚂蚁 象》中,就连盗画的小偷都抗拒不了当当的天真无邪的注视——“可你小子,整天笑眯眯地用眼睛看着我们,弄得我们白天黑夜地不得安宁。……现在我们把它们送 回来了。必须送回来。不送回来,这日子没法儿过……”
我曾写过一篇论文《“儿童”:鲁迅文学的艺术方法》,其中论述阿Q这一形象的塑造时,我认为阿Q的身上有着孩子气——“愚傻和天真有时只有一步之遥,鲁迅有时是在写一个愚傻的阿Q,有时又是在写一个天真的阿Q。真正的艺术正是如此复杂,混沌不清。”
曹文轩的“丁丁当当”系列虽然与鲁迅的《阿Q正传》的人物塑造方式不同,但是,人物的精神气质却有某些相似之处。曹文轩的“丁丁当当”系列的创新之处是赋予愚傻以天真、善良,使其成为一种感召成人心灵和生活的力量。
曹文轩是一个对自己有新的艺术要求的作家。我认为,与此前的曹文轩儿童小说的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相比,“丁丁当当”系列的不同之处在于,曹文轩更重视“故事”。“丁丁当当”系列在故事的想象力方面,显示出了曹文轩的别样才能。
“丁 丁当当”系列的故事明显具有传奇性。曹文轩此前的《根鸟》、《黄琉璃》等作品中的故事也具有传奇性,但是,“丁丁当当”系列由于将两个故事的主人公丁丁和 当当设置为智力障碍儿童,无疑给故事的建构增添了难度。解铃还须系铃人,曹文轩非常智慧地利用了丁丁和当当智力障碍这一特性。在很多故事里,恰恰是因为丁 丁当当的愚傻的天真气、愚傻的善良心,使事情出现了变化、转机。比如,《跳蚤剧团》里,当当能够留在剧团里,正是因为他真实地呈现了小丑的傻里傻气,在 《草根街》里,当当没有被来福遗弃,也是因为他那愚傻的善良心。
智力障碍的丁丁、当当的失散,各自的流浪注定充满了风险,但是最后却依然能 够逢凶化吉,不仅兄弟团聚,而且兄弟与奶奶也团聚。将作品处理成这样的大团圆结局,是作家曹文轩对人性的巨大信心。我曾说,曹文轩的创作,是将“儿童”作 为小说创作的方法,读“丁丁当当”系列,我则想说,曹文轩也是将“儿童”作为自己的思想表现的方法。
(本文作者朱自强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本文选自作者在“丁丁当当”系列图书发行200万册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