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做有思想的京剧艺术大师(仲呈祥)

——听叶少兰先生深情忆父感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8日09:34 来源:人民日报 仲呈祥

  今年12月14日,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的创始人、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开院元勋和艺术风格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叶盛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日前,有幸聆听其子、叶派传人叶少兰深情忆父,深受教益,感悟良多。

  感悟之一,经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必须以自己独有的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和美学魅力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立身。艺术家靠作品立 身,艺术大师更是靠代表性作品及其作品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立身的。一部中国艺术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史。中华民族的艺 术大厦,正是靠艺术家们尤其是艺术大师创造的经典作品和经典艺术形象作为支柱坚实地支撑起来的。叶盛兰先生塑造出脍炙人口的“活周瑜”“活罗成”“活吕 布”等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舞台艺术典型形象,不仅丰富了作为国粹艺术的中国京剧的剧目宝库,而且为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画廊增添了独具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 典型形象。

  感悟之二,经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必须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成就的基础上创造出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独具美 学魅力的表演艺术流派。这也是“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马 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和“麒派”(周信芳)、“张派”(张君秋)等诸位京剧艺术大师的共同特征。叶盛兰先生是京剧小生行当“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叶派”小生艺术流派,在“唱、念、做、打”四功五法上的全面发展和高度和谐,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入情入理和出神入化,在调动诸 般京剧艺术手段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显现出的独特美学魅力,构筑了一个“叶派”的完整而无可取代的表演艺术体系。称之为独特的流派,当之无愧。而流派之为流 派,要在有“流”,即须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四大名旦”如今各有传人,余、言、高、马、谭、杨、奚、周、张等流派也都新秀辈出。叶少兰便是“叶派”小生 艺术在当今最杰出的代表。而一批“叶派”中青年领军人才,雄辩证实了这一流派艺术的创新发展。

  感悟之三,经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必须努力做到有思想,讲道德,献身艺术,服务人民,德艺双馨。叶少兰回忆:“父亲一生非 常注重思想的修炼。……他重视每一个剧目的主题思想,崇尚积极、健康的人物个性,他是一位有崇高思想的艺术家,喜欢观察思考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内 容。……他要求自己也一再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明白的演员,不要做一个糊涂的戏匠。”“没有目标和志向,没有品格、文化和思想的演员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也成不 了好角儿。对艺术对人民负责,一辈子勤学苦练,是我们的本分。”叶盛兰先生这样讲,更这样身体力行。他爱党爱国,新中国诞生,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放弃 自己作为挑班艺人每月近两千元的优厚收入,以满腔热情率先第一个以挑班的“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身份参加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一团(中国京剧院前身) 并任团长(当时月薪800斤小米,仅折合60元)。抗美援朝,他带头首批参加赴朝慰问演出,在头顶飞机轰炸、炮火纷飞的山洞里,为上甘岭的志愿军奉献拿手 好戏《八大锤》,受到周恩来总理表扬。1955年,他受命参加第一批赴西欧进行文化交流的演出团,到访当时尚未建交的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时曾遭遇策 反利诱,坚决予以抵制斥责,捍卫了党和国家的尊严。即便在反右斗争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错划为“右派”后,仍忍辱负重始终忠于人民、忠于艺术,以病弱之躯参 加了《赤壁之战》《西厢记》《九江口》《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16部大戏的创演工作,及至临终前的最后遗言还是:“要刻苦学习,满怀信心, 把京剧小生艺术继承好、传下去……”他真正践行了“戏比天大”“戏比命大”。

  感悟之四,经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必须以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培养和造就大批忠实观众。这是艺术大师和流派艺术赖以生存和求得 发展的坚实基础。叶盛兰先生在中国京剧史上是第一个以小生行当挑起剧团顶梁柱的名角,他在创立“叶派”小生艺术的长期实践中不仅造就了自己,而且培养了大 批懂得欣赏“叶派”小生艺术的观众群体。历史是公正的,观众是公道的。直到今天,只消看看历届各类京剧电视大奖赛,其间涌现出的一批批“叶派”小生传人, 受到观众追捧,就可知道“叶派”小生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感悟之五,经受住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京剧艺术大师,还必须注重总结并依靠理论评论将自己的表演艺术实践上升到理论抽象,概括出流派艺术的美学 特征,为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美学添砖加瓦,做出独特贡献。理论家冯牧认为:“他已经把京剧艺术的小生行当提高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把“‘五子登科’ (嗓子、把子、翎子、扇子、褶子)的小生主要表演技巧,掌握得圆通自在、举重若轻。而且还能够做到把这些独特的技艺和他所理解的人物性格与思想感情融会贯 通在一起,使那些优美的艺术技巧都成为表达人物心灵世界的一种综合手段。”京剧大家翁偶虹称“叶盛兰的表演艺术,更引起普遍的影响和继承”。他饰雉尾生、 五小生时演唱挺拔中寓纯巧,刚健中含柔婉;饰褶子生、官生时声腔则柔婉多于刚直,但又不失男性阳刚之美。总的来说,他的唱、念、做、打刚柔相济,张弛有 度,既无脂粉气,更无媚俗气。戏剧大家吴祖光赞他“有一个又宽又亮的嗓子,有一双绘神绘色会说话的眼睛”,堪称“无与伦比”。

  缅怀京剧大师叶盛兰,最好的纪念,便是于当下造就新的京剧大师。观今之梨园,正顺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新的京剧大师正在涌现。我以为,南有尚长 荣、北有裴艳玲,皆呈大师气象。也许他们离真正的京剧艺术大师尚有许多事业要做,如扩大“懂戏”的观众群、培植忠实的艺术传承人、加强流派的美学特征理论 总结等,但前景已令人乐观和振奋。这,足以告慰叶盛兰等先辈京剧大师的在天之英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