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向娄烨的坚守致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4日10:35 来源:北京日报 胡祥
    《推拿》电影剧照,梅婷饰盲人按摩师都红                    CFP供图 《推拿》电影剧照,梅婷饰盲人按摩师都红 CFP供图

  按以前的代际划分标准,娄烨属于典型的第六代导演。但是在当下电影环境下,这种划分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准确。首先,第五代的美学探索早已终结。其次,作为对第五代反叛姿态出现的第六代,在急速变化的电影生态中不知所措,新生代导演不断涌现,票房成为衡量导演价值的重要标准,第六代作为一个群体,形象日益模糊,地位也越发尴尬。

  娄烨在第六代导演中属于很特别的一位。他深受法国新浪潮电影影响,比如大量摇晃不定的手持镜头,文学化的旁白,疏离暧昧的人物关系。他不去刻意表现第六代喜欢的底层边缘人物,也没有常见的社会学视角,他喜欢将人从故事中、城市中、时代中抽离出来,就像他偏好的特写一样,对人性进行放大,他的影像语言注重对情绪的表现。

  从上一部《浮城谜事》开始,娄烨显然已经有了某些方面的改变——故事来自网络文学,人物就活在当下的都市。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开始拥抱最主流最通俗的叙事,非常接地气,但是整部电影实际上仍然非常“作者化”,娄烨标志性的手持主观镜头,非正常的人物关系,含义精警的血腥暴力,让它离商业电影还是很远,可毕竟是娄烨离普通观众最近的一次。

  《推拿》更进一步。他选择的盲人群体虽然在身体上不健全,但是和他的其他作品比起来,人物性格是最正常的,人物的欲望也是最直接最世俗的,也就是说,他们追求的是向下的幸福——比如开一间自己的按摩院,找到一份相互温暖的爱情。他们不再像娄烨以前电影里的人物,总是在一种迷离的情绪中试图追寻某种生命的意义,苦苦寻找某种欲望的出口——那是一种向上的精神挣扎。《推拿》中,沙复明是最富有知识分子气质的一个人,但是他看起来是最能融入世俗的,并没有那种挥之不去的精神痛苦。不拧巴,不纠结,我觉得这是娄烨电影最大的变化。

  但娄烨毕竟还是娄烨,他依然为这部电影烙下了自己鲜明的印记。电影开始的盲人视角,黑暗、模糊、晃动,那种特有的粗粝感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不安。面对如今越来越习惯精美画面的观众,他依然敢以盲人的视角进行电影语言的实验。对娄烨来说,这可能是他习惯的表达方式,但是在急速商业化的国产电影环境中这种难得的坚持,也正是整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电影从小马的故事开始,以小马的故事结束——小马从失明到逐渐看到亮光,再到最后以笑脸定格,人物从生理到心理双重复原,娄烨终于在他的电影里给了欲望一个出口。

  此外,电影场景主要集中在沙宗琪按摩中心这个单一的环境,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尤其如何准确而真实地表现盲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特点,对导演的功力是一次考验。而娄烨一贯的日常视角,甚至偏于艺术化的镜头语言,在此时和电影中的环境、人物、情感正好契合。人物主次分明,调度有条不紊,节奏把握到位,不回避人性中的黑暗面,也不故作崇高,表现出第六代导演中少有的对都市情感的细腻刻画能力,以及对群戏精准有度的掌控力。

  今年在电影院看到的好的国产电影不多,《推拿》算一部。事实上,我对它能呈现在银幕上表示惊奇。在国产电影整体艺术水准下降、过度追求商业价值的喧嚣环境中,娄烨依然能坚守自己的艺术风格,摒弃了以往自怨自艾的情绪抒发,融入对盲人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够深入沉静地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实在难得。电影里说,盲人觉得正常人是高一等的动物,是类似神一样的角色。但是对比之下,我们的情感是否真的比他们高贵?我们的电影在向票房狂奔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他们一丝亮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拿》的出现,是我们的幸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