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在金马奖上横扫六项大奖,正式公映却遭市场冷落
《推拿》沦为“看不见的电影”
明明是曾在重要电影节上拿到过大奖的好电影,进了院线却备受冷落,类似这样让人无奈的市场悲剧,近年来曾多次重演。这一次,悲剧的主角换成了《推拿》。这部刚刚捧回了6座金马奖的新片,于上周五正式公映。尽管该片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口碑,甚至被奉为“今年以来最好的国产片”,但在影院的排片场次却是少之又少,首周末票房成绩还不到200万元。有人为此愤愤不平地感叹,影院根本是“拿仙草当韭菜卖”。
《推拿》先后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和金马奖上斩获颇丰,令一些喜欢文艺片的影迷十分期待。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甫一登陆影院便被边缘化,首日全国排片场次仅占总场次的3%。上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排片量更少,周六全天全国排片场次仅为全国总场次的1.93%,周日稍有提升,也不过才2.42%。大部分影院每天只安排放映一两场《推拿》,还基本选择在早上或中午这样的非黄金时段,直接影响了该片的票房。
尽管院线如此冷落《推拿》,但这部影片的上座率其实并不比同期上映的商业片低。有不少观众特意想去看这部电影,结果却因为不少影院没有排片而扑空。眼看自己的作品受到这样的待遇,《推拿》主演郭晓东、秦昊、梅婷等人纷纷在微博上发出呼吁,希望影院排映该片,韩庚、冯德伦、陈坤等明星也纷纷表示支持,希望院线能加大排片力度。但在昨天,该片在京城影院的排映总场次已跌至100场左右,沦为一部“看不见的电影”。
遭受市场冷落的《推拿》,却收获了观众的好口碑。该片呈现了盲人世界的一幕幕人生切片,让观众感受到世间的悲欢离合,但故事结局却给人以希望,是导演娄烨迄今为止“最温暖的电影”。“盲人世界是一个边缘化社会空间,他们的欲望和诉求很少被毫不掩饰地呈现出来,影片基于对这个群体的深刻观察,更尝试用可见可听的语言,把健全观众带入到不可见的世界。”影评人“大旗虎皮”认为,这部电影获金马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一些不了解娄烨电影风格的观众,看《推拿》却觉得虐心。有影评人认为,娄烨在创作《推拿》时并没有在艺术上妥协,他继续用第六代导演特有的标签展现对底层人物的关怀,语言依旧、镜头依旧、风格依旧,貌似平静的叙事掩盖着难言痛楚,普通观众不容易接受。“越看越慌,我是心里堵得慌,都快要到心塞的程度了。”有观众直言,电影中盲人的苦痛与哀伤,让人感到压抑。
作为一部好口碑的电影,《推拿》的市场遭遇,也令人反思。上海影协副主席石川感叹,影院根本就是拿仙草当韭菜卖,“好片不受待见,观众只有伺候烂片的命。”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表示,中国电影没有形成评奖和影院的互动机制,电影奖项对影院排片没有激励作用,“《推拿》的票房不好,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哀。”
影评
黑暗中寻找生命的出口
周南焱
对绝大多数健全人而言,大概很难理解盲人的世界,那漆黑一团令人不愿意去过多想象,因为肯定不会像闭目休憩那样简单。《推拿》的独异之处,在于带领视力健全的观众走进盲人的世界,看到盲人的爱与怕、欲望与尊严。这部影片不是对一个残疾群体的同情与怜悯,而是透过对盲人世界的刻画,通过表现他们黑暗中寻找生命的出口,进而唤起观众对自身的审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些健全人身处于世,跟盲人没有什么两样。
《推拿》里的一群盲人栖息于一家按摩中心,平时以按摩为生,但他们也有各自的悲喜忧乐,也有各自的爱情和欲望。盲人老王带着小孔私奔,投奔老友沙复明谋取生计,打破了原来平静的按摩中心。几个盲人男女在彼此的情感世界里,处于错位的关系中。沉默寡言的小马,遵循生理嗅觉去寻找情感对象,遭遇小孔的拒绝。喜感十足的沙复明试图打动都红,而后者对小马一往情深。这些错位的情感关系,既透露出盲人对爱与欲的渴望,也表达了更多的无奈和叹息。
影片的节奏悸动而不安,小小按摩中心在欲望的刺激下,像一个定时炸弹那样随时会爆炸。这种令人心慌的感受,就像健全人摸黑走夜路一样,四处潜伏莫测的危险,贯穿影片的绝大部分篇幅。电影里多次出现的雨天,按摩中心外面大雨如注,盲人们之间的交流或平淡或热烈,但总是心事重重,好像埋藏着某种危机,一头即将扑来的野兽。盲人们的生活单调、压抑,似乎充满爆发的可能性。影片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往往来自于此。
《推拿》的影像风格,与盲人世界十分契合。影片中有一段失焦的镜头,人物和场景全部晃动不止,有意模仿小马意外恢复些许视力的感受,通过盲人的眼睛去观望周围的事物。这种影像风格可谓大胆创新,逼迫观众去体会盲人的世界。影片之前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得到最佳摄影奖,绝对实至名归。电影对盲人之间的情爱镜头,也表现得很有意思,画面一点也不唯美,更多类似动物式的本能。这种画面促使观众反思,那些层出不穷的浪漫爱情片,是不是遮掩了人性中最真实的部分。
虽然影片大多数时刻让人惊惶,但最后还是让这些盲人各自找到生命的出口。最勇敢的小马走出了黑暗世界,和小蛮双双离开,重新开启新生活。秦昊饰演的沙复明有着单向无望的情感,开头处处诙谐,最终经受内伤,演绎得层次分明。在失落中,他反复诵读三毛的诗,感人肺腑: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飘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迎着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沙复明和我们都一样,生活不如意,但还是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