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南水北调工程史诗性再现——评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天河》(汪守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2日09:31 来源:人民日报 汪守德

  由黄宏、柳建伟编剧,宁海强、沈东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天河》,凭借昂扬充沛的激情、感人至深的故事、尖锐复杂的矛盾、宏阔抒情的电影语汇,艺术地再现了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的艰难历程,成为首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具有鲜明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力作。

  要表现好这样一个宏大厚重的题材,显然是有很大难度的。影片在艺术呈现上颇费心思,即在追求全景样式、大片风格的总体轮廓下,集中以主要人物的行动线与情感线作为贯穿线索,讲好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特有的故事,使一个纵贯60年的头绪繁多的工程,脉络清晰、气血丰盈地活了起来,真切生动、引人入胜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以李幼斌饰演的水利工程师董望川为切入点,有机地串联起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背后的人和事,塑造了从上层的决策指挥机构到奋斗在工程一线的建设者再到工程沿线移民等一系列艺术形象。电影真实地勾勒出这一伟大工程背后那些鲜为人知而又发人深省的精神历程和心灵轨迹。

  中线工程副总指挥董望川,是一个具有艺术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影片围绕这个一号人物展开了诸多矛盾,构成了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导致夫妻间聚少离多,出现了情感裂缝;因为时代所提供的多样选择,导致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不同,与爱徒江浩之间产生了明显的观念分歧;因为大规模移民的缘故,遭受家乡亲人的不解和指责,等等。这些都使董望川陷入必须面对与化解的矛盾漩涡之中。但是调水的夙愿、抱负与职责,使他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屈不挠,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他奔波在工程的一线,以一个坚定与柔情、坚韧与灼热兼具的硬汉形象,与所有的工程建设者一起,凿穿崇山峻岭,克服千难万险,引来这浩浩荡荡、灌溉万物的人间“天河”。

  影片《天河》直面现实的创作姿态,使其获得了逼人的真实力量。移民搬迁遇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工程施工遭逢的艰难危险,情感纠葛造成的人物内心的百转千回,共同构成了影片的叙事主体,形成了作品视觉与情感的冲击力。影片通过这些有震撼力和说服力的场面,充分展现建设者的牺牲奉献精神。

  移民搬迁关乎撕心裂肺的情感及利益的割舍,在影片中占据了极重的分量。我们看到影片通过理性与感情的钥匙,一点点打开搬迁群众的心门。施工艰难、移民搬迁等在影片中既各有侧重,又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出叙事策略的讲究。影片通过对矛盾的深刻揭示与抒情性特征的着意强化,使观众得以走进主人公们坚定磊落、真诚无私的内心世界。许多情节与镜头感人至深,或许正是影片本身的抒情魅力所致。

  影片力图表现一种大片的品格,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纵深客观上也为其提供了可能。各种航拍镜头下恢弘场面的展现,都市与乡村生活的交织,既蔚为壮观又不失深情,既扎根现实又颇为浪漫,让观众顿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这部影片通过表现南水北调工程这项伟大壮举,向我们讲述民族追梦、筑梦、圆梦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建设者们舍生忘死、戮力进取的一幕幕感人故事,他们那感天动地、令人仰望的精神高度,应当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