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守护”与“启示”——评《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8日13:2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陈廷亮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作者:陈廷亮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非遗”保护浪潮的兴起,国内“非遗”保护工作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2004年召开的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定为全国第二批综合试点之一。为了搞好试点工作,湘西州政府及州文化局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湘西综合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于当年在湘西州范围内展开了“非遗”大普查行动。到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对全州8县(市)、164个乡镇、1969个村的“非遗”现状普查,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非遗”普查工作毕竟只是整个“非遗”保护工程的起步阶段,还有更多更难的工作需要进行,尤其需要一种切实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一篇专门研究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士论文问世了,它就是陈廷亮博士的学术专著《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前身。

  这部学术著作针对湘西州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成绩、经验、不足、教训,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湘西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其后的几年时间里,陈廷亮继续关注这个问题,并不断地进行田野调查。他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精心修订,终于完成了《守护民族精神家园》一书。

  在我个人看来,这部学术专著的主要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守护,一是启示。

  先说“守护”。作者之所以对湘西怀有深情,是因为湘西是他生长于斯的土地,土家语是他的母语。这块土地上,他的祖祖辈辈生活过,也叹息过;忧伤过,也快乐过。正是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催逼着他如数家珍般地梳理着湘西的“非遗”项目,就像一位骑兵爱护自己的战马,一位艄公守护自己的渡船一样。在作者的深情守护中,湘西众多“非遗”项目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唯有摸清家底,方知怎样去爱惜、开发、利用这些宝贝。

  再说“启示”。一部学术著作之所以有生命力,关键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领域中有独到的建树,能推动本学科理论向前发展;二是能够合理地运用理论武器,解决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这本专著的“启示”应该属于后者。

  该书首次将湘西的“非遗”分为口头文化遗产、表演艺术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饮食文化遗产、医药文化遗产、传统体育竞技与民间绝技文化遗产七大类。这种崭新的分类方法,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对“非遗”项目进行分类整理。但这还不是其主要成绩,更为突出的是,作者敢于说真话,正视湘西“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譬如,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有“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一边是政府积极地申报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边是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又如,“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保护性破坏”现象,一些“非遗”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变为文化的空壳,看不出原生的元素了。一些被保护项目表面的繁荣,实际上是对“非遗”的根本性伤害。同时,作者还看到了一些“非遗”项目传承面临的断代危机。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譬如,“非遗”保护的五项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本真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民间事民间办的原则、濒危遗产优先与精品保护原则。作者还借鉴国外“非遗”保护的经验,立足湘西实际,提出了有关湘西“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的构想。尽管这些建议和构想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作者深情的守护与真诚的思考,确实令人感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