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随着《星际穿越》的热映,片中的诗歌、物理原理等各种细节都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影开端,少女墨菲试着解密看似随机从书架上落下的书,她坚信她所称之为“幽灵”的东西正用书来传递信息。
事实上,诺兰为墨菲的书架所选择的书,不仅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相符,也传递着他自己的理念,从这些书目也可以看到,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启发了诺兰的电影构思。
科学松鼠会成员猛犸告诉记者:“书架的布置和人物背景契合,它暗示了主角的阅读喜好,男主人公并不甘心做农民,他还是渴望做工程师、宇航员的知识分子,剧中有句台词,他不属于大地,属于地球之外。就是这个意思。”
网 友“胖胖”说:“我个人认为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工具,电影里用书架上的书来传递来自五维空间的知识,用来拯救人类,是有引申含义的。”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文学评论家夏烈也认为:“导演用这个情节告诉大家,家里的书架恰恰是最神秘的东西,是主人公女儿说的那个幽灵。书承载着人类文明和记忆,在片中他们最终沟 通的渠道就是一个书架,站在书架两端的是父亲和女儿。”书评人蔡朝阳谈到诺兰这些书与时间有关的话题,他认为:“人类有寻找永恒的冲动,人类所有的关注都 是关于永恒和时间的,知识对世界的解释有很多种,科学控用科学来解释,文学家用文学性、哲学性的语言来象征和隐喻,都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大家讨论的是时 空,人类,永恒,表面是科幻电影,其实提出了哲学命题,导演并不负责解释,因为电影、文学表现的往往是科学尚未证实的东西。”
这份书单对大 部分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玛德琳·英格的《时间的皱纹》、艾勃特的《平面国》……文学评论家夏烈告诉记者:“这些书按种类来分, 第一类是硬科幻,要有比较专业背景或者长期阅读科幻的背景才能看懂;第二类是以科幻为背景的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第三类是世界文学经典,比如博尔赫斯的 《迷宫》,本身就是充满悬疑的。”
夏烈认为,诺兰导演的阅读喜好可能会令科幻文学、奇幻文学和生态文学成为未来主流文学样式。原因是中国观 众和读者,原有的阅读层次太旧了,言情,武侠,还有网上的“小白”文,它们对智商的挑战是不高的。读者需要能挑战智力的作品,科幻小说,尤其是硬科幻,有 一种刺激感,逼着你努力去靠近它。
“创作科学幻想性作品的作家在中国太少了,像写《三体》的刘慈欣这类的更少,而且他出身理工科,希望更多的人,有兴趣和能力参与进来,这很重要。”夏烈强调。
刘 慧
阅读延伸>>>
小墨菲的书架都有哪些珍藏
伊恩·班克斯《捕蜂器》
《捕蜂器》是英国作家伊恩·班克斯的成名作。小说以冷酷“少年”弗兰克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病态扭曲的故事,“捕蜂器”是主人公用旧钟面制作了一个占卜工具,是不是同电影中墨菲老爸用散落的图书与墨菲对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T·S·艾略特的《诗歌选集》
作为20世纪的伟大诗人,艾略特用具象讨论永恒和时间的辩证关系。他的诗歌中有“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逻辑”,诚如诺兰以科幻电影展开了一幅包举宇内的画卷一般。
斯蒂芬·金《末日逼近》
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三部曲之一,不同于《星际穿越》中人们因自然环境的恶化而面临无法生存的威胁,《末日逼近》讲述的是因一种流感病毒的蔓延,恐怖突然降临幸福生活着的人们,而谎言、恐惧、死亡被赤裸裸地展现在末世情节之下。
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这本被无数读者认为“不忍卒读”的巨著涵盖了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等种种高冷话题。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会因为热能散光最终归于“热寂”。
简·奥斯丁的《爱玛》
女主人公爱玛的世界充满幻想,热衷于牵线搭桥却深信自己不会坠入情网,引发了一系列轻喜小故事。同爱玛一样自小失去母亲,却得到父亲宠爱的墨菲,大约隐隐有些感同身受。
玛德琳·英格的《时间的皱纹》
小女孩麦格的爸爸莫瑞先生是个科学家,在研究五维空间的时候失踪了。于是麦格和弟弟连同其他四个小伙伴一起出发,通过神奇的时间皱纹去寻找爸爸,他们从一个平面进入,出来后脚下便是另一个遥远的星球。
博尔赫斯的《迷宫》
如果空间是多维的,生存方式就有无限可能;如果梦和现实是虚实相接的,那么梦即是现实,现实即是梦;如果死亡的意义并非终结而是延续;如果世界就像一部浩瀚的书或是一座图书馆,所有可能的预言、过去和未来都已存在于无限排列组合中。
莱·波·哈特利的《送信人》
故事讲述的是小镇男孩里奥为女孩玛丽安传递不可告人的秘密情信,而多年以后事件的后果才渐渐显现。这是一个关于过去与现在、纯朴与智识,还有人心变幻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艾勃特的《平面国》
当诺兰脑洞大开到了五维空间,艾勃特却固执地倒退到二维世界,在他的平面国里,一切都是平面的。最贫穷卑微的是等腰三角形,最高贵的是圆形,最让人害怕的是直线。不知道当平面国遭遇五维世界,会有怎样一番争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