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他从泥土间走来(海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4日10: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海铭

  近日,青年作曲家陈光的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作为全国唯一一位连续两届获得“群星大奖”的艺术家,他20多年创作了300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的众多作品在由阎维文、佟铁鑫、殷秀梅、张也、魏金栋演唱后,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唱。当晚,通过应邀聆听此次音乐会,笔者和众多业界同仁对陈光的创作生涯进行了简略回顾,为陈光在音乐创作的成绩感到欣慰。

  陈光作品中,数量最大的无疑就是对农村、农民的歌唱。对于作曲家而言,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光芒、灵魂的火焰。陈光在北京、东北都有着多年基层经历,整个北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他在上山下乡之际,也有了丰厚的乡村生活积淀。他总是能够汲取、提炼最有地域特色的素材,并对各地尤其是华北、东北的民间歌曲广泛汇总打底,锤炼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作出风格突出的音乐。 《大山里的小姑娘》《美丽乡村》的歌曲,生动表达出兴奋开阔的农村生活场景,表达出他对农民大众的深情。他的这些歌曲,往往在成功构思出一个主题的基础上,通过简化、繁复、删短、扩充等旋律展开手法,使得主题不断强化,词曲节奏时而拉宽,时而提速,力度的变化和装饰音、延长音的点缀,让旋律更加深入人心,听过后让人产生一种余音不绝、音犹在耳的感觉。他笔下的旋律总是色彩明亮,形象鲜明,织就出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具有强烈的民间气质和大众风格。一位西方的音乐家曾经说过,任何旋律都有着几百个或者几千个来源。从有着东北风格的《再上那高高的兴安岭》 ,到北京文化特征明显的《北京的明天会更好》 《北京印象》 ,体现了陈光擅长用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语言去抒发内心情感,展现出清新可喜的视听景观。

  陈光音乐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则是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他和著名词作家车行联袂创作的《中国节日组曲》 ,由六个合唱、一个独唱和一个三重唱共八个段落组成。和一些独立曲目相比,结构更加宏大宽广,规模更加气势磅礴。节日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笔者看来,用这样一种音乐形式来歌唱中国传统节日,对抒发民族情感是极其重要的。在这部作品中,他精心编织各种演唱组合,力求旋律的多样化,使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手段,但目的不是追求形式的繁复,与“炫技”无缘,而是把民族节日本身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凝聚其中的民族情感表现出来。以这部组曲中的女生领唱和混声合唱《中国的节日》为例,男中、合唱两个声部轮番出现,曲调犹如冰雪渐渐融化成潺潺流水,紧接着,作品速度放慢,音乐形象的呈现如同大江大河般沉稳有力。随着尾声的临近,作品中情绪不断加强,音势迅速不断抬升,音响迅速强化,从容流淌的水流变成了欢动畅快的飞流激浪,既表现了节日本身的喜庆氛围,更渲染出作者对民族节日、祖国文化的挚诚热爱,这部作品节奏的变化准确再现了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圆满完整。而在这部组曲的《闹元宵》 《端午魂》等独唱、合唱作品中,作者大胆地加入“小我”的形象,强调传统节日的民族性特征,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在歌曲《龙的摇篮》中,作者凝视周口店猿人的历史, 《龙腾中华》则关注民族精神的时代绽放,都是从不同视角体现作曲家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热爱与追视。

  古人云:灿烂之际,归为平淡。陈光不同题材的音乐创作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互相分割的,他对乡土、对传统的深情,都统一为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热爱贯穿着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最终也把他带进了创作成熟期。进入新世纪的十多年里,无论是乡村题材还是历史文化传统题材的音乐创作,始终围绕着如何与当代国人的精神需要结合起来这一主题,进行着艰难的探索,陈光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无疑是值得更多的音乐人借鉴思考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