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王立群:其实我是教古代文学的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9日10:24 来源:东方今报

  领衔整理《文选》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面对“历史教师”“学术明星”误读

  王立群:其实我是教古代文学的

  坚信电视是普及之路学术是立身之本 20多年来从未间断《文选》研究

  自从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以来,很多人就形成了一个印象,认为他是研究历史的。“事实上,我是研究《文选》的。”近日,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公布,王立群教授领衔申报的《汇校汇注》获批立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这九年他一直在做文化普及类节目,但自己的立身之本一直是学术。

  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文 沈翔/图

  立项 领衔《文选》整理项目获批

  说起《文选》,也许不少人并不了解,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王立群教授介绍,《文选》收录的都是优秀作品,它和《文心雕龙》、《诗品》共同组成了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一部典籍,目前还没有今人的整理本。

  “到目前为止,所有先唐的重要古代典籍都有注释本,唯独《文选》这本书没有今人的整理本。”王立群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本书太复杂了,它收录的作品从先秦文学一直到魏晋时期,时间跨度长,作品收录之多,没有一个对它有深入研究的学术团队,是无法完成的。

  对于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文选》的王立群教授来说,完成对《文选》的整理,一直是他的心愿。此次《汇校汇注》获批立项,使得他有望在近几年实现这个心愿。“这个项目完成后,意味着先唐重要典籍全部被整理完成。”王立群说,这对于整个文学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透露 组织20人团队预计5年完成

  《文选》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抄本、注本、刊本,并因此导致了《文选》文本、注释的讹误与混乱。尽管学术界已经对此做过不少校勘梳理与研究努力,但仍然存在着残缺不全与间有疏误的遗憾。

  时间跨度长、所收作品多、历代研究者众、资料散落广……这些,无疑都给《文选》的校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光是历代研究《文选》的相关著作就有100多种。”王立群说,这些资料散落在历代典籍之中,日本还有一部分很珍贵的唐代抄本。

  “近代有很多大家都曾试图整理《文选》,但都因工作量之大,不是靠一人之力能够完成的,而最终放弃。”王立群说,河南大学是国内外《文选》研究的重镇之一,此次他组织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的20位青年教师、博士组成了研究团队,他们准备用5年的时间完成这个项目。

  进展 散落各代的资料已基本集齐

  “单是我们选用的底本就有300多万字,历代留下来的其他类似的本子,300万字的有七八本,还有几本200万字左右的,这些本子在流传的过程中辗转互校,会留下大量的校记。”王立群介绍,目前,研究团队已经把散落各代的资料基本搜集齐备。

  据介绍,在项目整理过程中,不仅要收录所有资料中的校迹,并加上评论,还要把历代选学家对《文选》的考辨、纠谬全部收录进去。“如此算来,初步预计成果应该会达到近两千万字。”王立群说,最终的成果要实现对历史传承中的各种《文选》版本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对《文选》文本及注释、历代《文选》校勘著作进行全面的汇校、汇注及辨证,进而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具有权威性、集大成的《文选》校注版本。

  你不知道的“王立群”

  教授古代文学 20多年从未间断《文选》研究

  《汉代风云人物》、《王立群读史记》……自从九年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作为一位文化学者,王立群教授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但因他讲的主要是历史,也被很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位历史教师;还有人觉得,王立群是“学术明星”,只能做一些文化普及的节目,不再搞学术研究了。

  “我一直坚信两句话,电视是普及之路,学术是立身之本。”面对误解,王立群澄清说,他是一位教古代文学的老师,主要研究的是《文选》。

  “大家看到的是我在电视上做节目,事实上,这些年我大多数的精力还是用在了学术研究上。”王立群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20多年来,无论做什么,他从未中断过《文选》研究。去年,他的一篇研究《文选》的文章还被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文学遗产》杂志首篇重磅推出。

  就如王立群说的那样,“《文选》是小众的,只有学术界的人了解;电视是大众的,容易被大众熟知”。此次《汇校汇注》获批立项,也许会让圈外人觉得有些意外,但圈内的人都知道这是数十年积累的结果。

  本文来源:东方今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