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他为一代中国观众打开一扇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9日09:59 来源:解放日报 施晨露

  中国观众熟悉的影星高仓健辞世,上译厂影人回忆“杜丘”访沪流露细腻一面

  他为一代中国观众打开一扇窗

  据日本媒体18日报道,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因患恶性淋巴瘤,已于本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

  1978年,由高仓健、中野良子主演的《追捕》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译制在国内公映。作为十年浩劫后在国内公开上映的第一部外国电影,《追捕》引起轰动,这也让高仓健与上海电影结下缘分。1986年,高仓健与女演员吉永小百合、在《追捕》 中饰横路进二的田中邦卫等到访北京与上海,这是“杜丘”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式访沪。

  在上海,高仓健见到了“代”他说中文的配音演员毕克,两位同样性格内敛的演员惺惺相惜。2001年,毕克在上海病逝,高仓健发来唁电:“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

  丁建华(《追捕》中为真由美配音)

  “与他直接对话,我被他的魅力吸引”

  为《追捕》配音时,我还初出茅庐,当时厂里很多演员都想配这个角色。后来,《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绢》 等好几部高仓健主演的影片都由我和毕克搭档配音。那时,高仓健是少女心中的择偶标准,而我,作为银幕下与高仓健直接“对话”的“女主角”也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1986年,高仓健来上海时特意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拜访,作为“真由美”,我终于见到了高仓健。那天,他穿着灰色风衣,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沧桑一些。虽然话不多,但看得出,他对译制厂尤其是毕克老师十分赞赏。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看了《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绢》、《兆治的酒馆》、《海峡》等影片片段。配音配得精彩的地方,高仓健总是转过身来,向毕克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

  当放映厅的灯光亮起时,我看到高仓健的眼睛红红的。这给我极大的震撼。“没想到你们译制得这么好,感情把握很真实、很恰当,就像我本人在说中国话一样。”他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出一个三角形的形状,“我和你(指毕克)的合作是一种缘分,你和她(指我)也是一种缘分,这个三角形是等边的,谁也离不开谁。”

  当晚我特意记了日记。《追捕》算是我的成名作,但那绝不是因为我配音有多少过人的地方,在那个极度饥渴、渴望看到外面世界的年代,《追捕》、《望乡》等第一批引进中国公映的外国影片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而我们正是离窗边最近的人。

  向梅(高仓健访沪时全程陪同)

  “他不善于言辞,但心思非常细腻”

  高仓健访问上海时,我是全程陪同。这位日本著名男演员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脾气有些孤僻,不太愿意扎堆。一群人在一起时,他对比较活跃的人反而没什么兴趣,他自己也不太说话。

  当时上海演员和高仓健举行了一个座谈会,我问了一个问题:他接拍的一部电影《南极物语》,故事性不是很强,市面上不是很火,像他这样在日本很红的演员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作品?当时,因为翻译的原因,我没有得到高仓健对于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但让我印象非常深的是,他对我说,“你问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这让演员之间可以深层次交流。”

  高仓健是一个不善于言辞的人,但心思很细腻。在这之后的每年圣诞节,我都能收到高仓健从日本寄来的贺卡,直到他母亲过世,联系才中断。

  乔榛(时任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厂长)

  “他回到日本,专门写文章介绍毕克”

  听到高仓健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记得20多年前,高仓健来上海时,我陪同他参观了上译厂。高仓健看了他主演电影的片段后说:“没想到中国演员对我们了解这么细致、深刻,虽然我不懂中文,但中国演员的语气让我想起了拍片时的场景。”

  当时,我们向高仓健介绍了毕克,说这位就是“中国的高仓健”,你主演的影片在中国上映时,都由他为你配音。一向不轻易表露情感的高仓健用力握着毕克的手,用刚刚学会的中国话说:“谢谢!”因为毕克性格也很内向,尽管内心十分激动,但他们俩的交流并不多,可这丝毫不影响高仓健对毕克的认可,回到日本后,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介绍毕克。2000年,高仓健还向毕克发出邀请,希望毕克能在《铁道员》中再次为他配音。当时毕克已经卧病在床,这个邀请就成为大家永久的遗憾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