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理论研究 >> 正文

波兰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亨利克·马尔凯维奇(张振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4日11: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振辉

  亨利克·马尔凯维奇﹙1922―2013﹚是波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学研究家。马尔凯维奇1922年11月16日生于克拉科夫,一生发表的文学理论著作数十种,重要的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传统和修正》《侧面和接近》《新的侧面和接近》《侧面和接近,旧的和新的》《波兰文学研究的理论》《文学理论问题》《现代文学研究的方法问题》《国外现代文学研究理论》《波兰文学科学,发展概况》等。在波兰文学研究方面,他侧重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研究,出版过论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波列斯瓦夫·普鲁斯和斯泰凡·热罗姆斯基等人的著作多种。

  作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马尔凯维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他对这种观点的运用总是和波兰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谈到,文学创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内容和发展的方向都完全依从于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化。文学以形象来表现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对生活的素材进行选择,去掉生活中偶然的和非本质的东西,反映某些带本质和普遍性的现象,像高尔基说的那样:“艺术就是进行典型化的艺术,就是说,选取最有普遍意义的、最有人性的东西,以之构造某种令人信服的,不可摇撼的东西。”

  马尔凯维奇认为,在文学创作的各种流派中,现实主义文学能够反映社会的本质,塑造社会的典型,真实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自然主义也描写社会生活,但它反映的是生活中非本质的、偶然的现象。象征主义文学往往用假定、联想的记号而不用形象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倾向。表现主义则往往随心所欲改变现实的面貌,使世界变形。为艺术而艺术,是因为作家和现实有矛盾,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凡是在艺术家和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就会产生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但持这种观点的作家又不愿看到有一种力量在和现实进行斗争,也不愿和它站在一起。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的作品表面上看,是为了创造某种独特的形式,实际是为了表现作家的自我。

  马尔凯维奇在谈到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认为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它的认识价值、思想倾向和所起的教育作用,二是看它的审美价值。作品思想倾向的好坏要看它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马尔凯维奇高度评价波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扬·科哈诺夫斯基的作品,认为他真实反映了人的本性,和一切扼杀人性的宗教唯心主义作斗争,表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对波兰启蒙运动时期诗人伊格纳齐·克拉希茨基的讽刺作品也很重视,因为它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反映比封建主义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的运用上。而人物即艺术形象的塑造又是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分不开的,作家要塑造具有典型性而又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有的典型有鲜明的阶级性,例如波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波列斯瓦夫·普鲁斯的小说《玩偶》中的主人公斯坦尼斯瓦夫·沃库尔斯基,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能力远胜于旧的封建贵族,但他又不得不事事依靠当时比他社会地位高的封建贵族,他关心波兰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一心想为社会谋福利,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普鲁斯要把他塑造成改造社会的理想人物,但他也是一个波兰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

  文学作品要表现它的民族性,因为民族性可以表现它在艺术上的创新。如密茨凯维奇的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生动地反映了波兰贵族和民间许多传统的生活习俗,普鲁斯的《玩偶》对华沙面貌的真实描写都具鲜明的波兰民族的特色,因而使它们成了波兰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经典。卡齐米日·普热尔瓦·泰特马耶尔的短篇小说集《重岩叠嶂的波德哈萊》用波兰波德哈萊地区山民的方言写成,同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甚至地方的特色。

  马尔凯维奇非常推崇俄罗斯18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他认为:俄罗斯数世纪来,由于沙皇和封建主义的专制,下层劳动人民遭受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这里的人民解放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甚于西欧,这也决定了俄罗斯的进步文学具有革命民主主义的传统。早在18世纪,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在俄罗斯的诗歌中就有充分的表现,在19世纪,又产生了以涅索拉索夫和谢德林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他们对沙俄社会黑暗的批判和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远比当时西欧各国的文学更加强烈。亚力山大·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创造了一个战胜强敌的英雄群体的形象。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展示了俄罗斯20世纪20年代社会大变革的面貌,表现了革命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都是享誉世界的现实主义杰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