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十八老戏骨描绘重彩《牡丹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4日10:34 来源:北京日报 牛春梅

  下月中旬连演两场,演出将于下周二中午开票

  十八老戏骨描绘重彩《牡丹亭》

 五位昆曲大师在一起合影留念,左起为石小梅、张洵澎、侯少奎、刘异龙、沈世华。 

  将于今年12月上演的昆曲经典《牡丹亭》展演,可以说是一席昆曲盛宴,而这盛宴中的盛宴,当属由18位全国各地的昆曲艺术大师联袂演出的“大师版《牡丹亭》”。昨天,参与此次演出的侯少奎、张洵澎、石小梅、沈世华、刘异龙五位大师率先亮相,为演出进行热身。

  “来,拍一张我和我的照片。”活动现场的背景板上,印着各位大师年轻时的照片,名丑刘异龙站在自己的照片旁,招呼着现场记者为他拍照。侯少奎也拉着身边的人,让他们找找看哪个是自己。照片里的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照片之外的他们却都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此次演出的特约制作人林恺介绍说,参加演出的老艺术家中,最年轻的石小梅也已经快七十岁了。因为年事已高,这些老艺术家们已经很少着装演出,其中几位更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暌违舞台多年。其中,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沈世华,三十多年来仅在杭州彩唱过一次《牡丹亭》;华文漪、岳美缇版的《牡丹亭》被称为“神话”,但两人已有二十多年没在国内合作演出这出戏了;获第一届梅花奖的张继青,则至少15年来没有上装扮过杜丽娘。

  提起这次难得的演出,大师们格外兴奋。昆剧武生大师侯少奎激动地说:“这个事儿真的太好了,是百年不遇的好事儿!老一辈艺术家们都没有遇到过这样好的机会。”这次登台演出,侯少奎挑战了一把自己,饰演了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角色。原来,这版《牡丹亭》的下本以《冥判》开启,但在当今戏曲界的国宝级艺术家中,却找不到能够出演判官这一角色的人,主办方最后只能打起了侯少奎的主意。

  侯少奎本工乃是武生、红生,作为净行判官戏的《冥判》并不在所学之中。为了此次大师版《牡丹亭》不留遗憾,已是76岁高龄的侯少奎重又背戏、琢磨身段,花了两个多月来学习《冥判》。对于自己的付出,侯少奎却不以为然,“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的平台,能够为传承、宣扬昆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们的幸运。”

  与其他人的心情不同,沈世华感受到的是一种回归的喜悦。作为曾经的“南方昆曲三名旦”之一,她于1955年开始学习《牡丹亭》,1959年演绎全本《牡丹亭》,对这出戏感情特别深。但她也是这些艺术家中,远离舞台时间最长的一位。沈世华告诉大家,“这场演出对我意义重大,不仅是一次回归,也是一次聚会。”

  几位艺术家们合影时,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也挤进来凑个热闹。“这样合影的机会可不多了。”杨凤一回忆说,她是看着这些老艺术家的戏长大的,“大概二十多年前看刘异龙老师的石道姑,当时就给我震了,那种光彩是今天的演员很难超越的,这次演出对于年轻演员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大师版《牡丹亭》将于12月13日、14日上演,为了让观众更好地领略经典的风貌,此次演出不仅汇集了当今昆曲界最重量级的表演艺术家,还精心挑选了最适合每位艺术家演出的折子串联。届时观众将在舞台上看到张洵澎、华文漪、梁谷音、张继青、王奉梅、沈世华、杨春霞七位风采各异的“杜丽娘”。蔡正仁、岳美缇、汪世瑜、石小梅四位名家则将分别呈现他们对柳梦梅的演绎。

  主办方提醒说,此次演出将于11月18日中午12时正式开票,在开票前两小时赶到天桥剧场现场购票的观众,可以享受到九折的优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