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何申:白荞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4日09: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何 申

  都说吃荞面能降糖还有什么好处,我也跟着吃,即使吃不好也吃不坏。现在荞面比白面价钱贵一倍,早先不是,有白面非吃荞面,你傻呀?黢黑的没黏劲包饺子一包就破。但是,承德有一个地方出的白荞面,却让人刮目相看了。

  普通荞面是生面时看着白,熟了不白。白荞面名副其实,熟了也白。当然不能像精粉那么雪白,它的白是深沉、通明、含蓄的白,有点老玉的感觉。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拨面:一尺长刀,俩把儿,双手横抓,在擀薄的白荞面前方一切,一拨,一根儿三棱型的细面条就拨出去,再切再拨,面条一根根拨出,收起抖净浮面,下沸水煮熟,捞出清水一过,就小葱白似的根根精彩。再佐以老鸡汤、猪肉丝、榛蘑丁做卤。有记载这是乾隆皇帝吃时的卤。咱改革还有羊肉卤、芹菜卤各种卤,甭管哪种卤往上一浇,香滑,爽口,有嚼头,实在都太好吃了。

  生产白荞面这个地方早年叫一百家子,清前期住了三营兵马,军官姓张,后就叫张三营。但一百家子这名也用,尤其提“一百家子白荞面”,都指一个地方。这地方在隆化县城北,夏日去围场坝上草原必经之地,白荞面也是许多游客必吃的特色食品。物以稀为贵,现今一碗拨面十多块,谁吃了都叫好,就是觉得给得少,小伙子想吃过瘾,起码得吃三碗。而且,还不是人进饭店马上就能吃进嘴。拨面不是切面挂面,得现拨现煮,说你提前多拨些,嗨,那下锅就成汤面了。用机器拨?没见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字号刚恢复,有中央领导鞍马不停来视察,途中吃了白荞面拨面。住在承德绮望楼宾馆,当地领导说再做顿拨面吧,叫师傅来,师傳紧张,白荞面现成,只怕水不行。张三营地处伊逊河旁,当地有西山龙泉沟龙泉水,与白荞面珠联璧合。好在和面用水有限,马上拉几桶来,拨面再做出,如在一百家子一样风采。随后拨面主厨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传艺两个月,教出了四名徒弟,白荞面拨面由此进入了国宾馆,成为款待国家宾客的风味食品。凡吃过拨面的国内外宾客,无不交口称赞。我估计,给外宾也是一人一小碗,不可能是一海碗。倒不是外宾饭量小,可能一来碗大不雅观,二来也忙不过,四个人拨半天,你一个人呼噜噜全给扒拉了,多好的滋味儿也难品出来。人民大会堂的宴会至今没有拨面这道小吃,我想主要也是两点吧,人太多,那得多少拨面师傅?二是拨面上桌就得吃,又讲话又碰杯,时间一长就放凉了,吃着发硬,口感不好。

  白荞面确实是乾隆皇帝吃过又因为吃高兴了而表彰过:乾隆二十七年(公元一七六二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行宫主事特命当地拨面师姜家兄弟为乾隆制作白荞麦拨面。饭菜呈上后,御前太监将饭盘银盖取下,乾隆一见眼前的拨面洁白无瑕,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

  给皇上做得必定是特别的好。如今“洁白如玉”还行,“赛雪欺霜”有点难见。如果见了,很让人怀疑是掺了精粉。但当时肯定是纯荞面,不然会犯欺君之罪。我的一个朋友,家住张三营,收藏奇石,去年出书请我题字,取字时送我一袋白荞面,面尚微湿,乃头夜浸了清晨磨出,嘱回家即倒出晾干。尔后,我自己做拨面,还蒸白荞面饺。做蒸饺时,适当掺些白面,馅要精不可太大,以免破皮。蒸熟稍放,但外皮略干,不用筷子,三指抓起,面皮透明,一口蒸饺一口白酒,极香美!

  说到最后,可能有人问别的地方荞面熟了都不白,你这里怎么是白的?这事我也奇怪,后来多少知道点,这里气候特别适合荞麦生长,麦粒颗粒饱满,可以精细加工。至于怎么个加工,人家不说,咱也不便问了。此乃商业机密,咱有吃的就行了。别说三碗?吃五碗八碗,也吃得起。不过,还得提醒,东西再好是人家的,肚子,是自己的。荞面吃多了不好消化,用小碗,也是为你健康着想。十几块一碗,说贵了;一块钱一盆,又该说了:喂猪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