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梁星:与寂寞握手言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2日09:56 来源:中国艺术报 梁星

  在常人眼里,寂寞是一份消极甚至可怕的东西,我对寂寞的认知也一度如此。

  人生的第一份寂寞来自于母亲的重病。作为一个懵懂少年,连对生命的认识都不完整,又怎知疾病的可怕。时而看到人家谈论母亲的病情如临大敌,见我走近又转移话题;时而又被施以额外的关照,感受着别样的同情。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关心让我感到周遭世界变得陌生,在父母赴京求医而我不得不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寂寞乘虚而入,对亲人强烈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焦虑占据了睡眠外的全部时间,直接导致我在校成绩一落千丈。

  第二份寂寞来的既有爆发力又有持久性:母亲带着她的病痛决然而去,且一去不返。人生许多重大事件是没有彩排和预演的,狰狞的现实就这么横亘在你的生活中,令你不知所措。

  母亲离开时究竟带去了多少的怨和不舍?至今一想起这个问题,我就头皮发麻,心痛得发紧。成人的世界与儿童之间也许真的隔着那么一条永远无法逾越的界河,大人们永远自作聪明地隐瞒与呵护,以为就此可以让孩子免遭所有的外来伤害,可一旦挡不住的灾难来临,它轻而易举地制造了一个人一辈子的遗憾。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同学们在课间聚在一起谈论家庭琐事,我只有默默离开。那时候,成人的世界我进不去,同龄人的圈子也开始和我远离。寂寞来得如此透彻,让我整日如同和一杯苦酒作伴,它随时燃烧,且滴滴灼心。

  寂寞是隐形的,它可以藏在看似热闹的表象当中,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叩开你的心门,在心底驻扎盘踞。当家里来了一位新成员——继母之后,寂寞竟然有了一层繁华的外壳。没用多长的时间,我们就体会到了继母急于在这个家庭树立“绝对权威”的雄心斗志,我们毫无戒心、手无寸铁地迎来甚至培养一个强大的“敌人” 。有人曾说:有后妈就有了后爸。对我们兄妹而言,母亲已经缺位,在继母的“监督”下,父亲和我们之间隔阂渐深,有限的交流就像履行某些必要的程序。

  实际上,母亲对这个家庭的影响仍旧无处不在,只是再多的抱怨和眼泪已换不回她的身体、她的怀抱。她生前最希望子女们过得好,若有天堂,母爱一定坚定地守护在那里,时刻关注着我们。

  我依然寂寞,但开始正视寂寞。

  转折缘起一只蜘蛛。一天傍晚,我在面对窗外发呆的时候,发现一只硕大的蜘蛛在屋檐下结好了网,作守株待兔状。我想,在等待的时间里,它和我一样的无聊吧,于是,用橡皮筋做个简易弹弓,将废纸团弹向了蛛网,蜘蛛以为猎物自投罗网,兴冲冲地准备美餐一顿,结果发现这个猎物无血无肉、大失所望,而我不断重复的小伎俩一次又一次地得逞——在寂寞的日子竟靠欺骗一个小动物获取了一份单薄的快乐。

  寂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寂寞带来的不安及衍生出来的无力感,这样的时候,除了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别无选择。十三四岁的年纪就意识到这个,显然,我开始拥有了一份和年纪不大相称的成熟,正尝试着接纳寂寞并且按照我希望的模样对它加以改造。结果是:这么多年来,习惯并喜欢上了独处,与它相看两不厌。

  倏然间,人生已过不惑。二十年间从完成学业,到为人妇、为人母,我的生活逐渐回归到和常人无异的轨迹。这时候,回望我少年时期所经历的一些不幸,所有的心结都已慢慢打开:继母和父亲都是值得同情的,继母初婚,不曾养育,一下子面对一个有着三个未成年孩子的家庭,该是多么茫然和不自信,那份犀利和尖刻不过是她用来保护自己的面具吧?而父亲为顾及矛盾的两头,无奈之中比我们更多了一层苦闷。原来,人们都有各自的寂寞,年少的我们何曾想过这么多呢。

  如果爱一个人你就成全她的一些小怪癖吧!先生是懂我的,每年女儿的暑假一到,父女俩就像两只避暑的候鸟,回到他在西北的老家。他在此间集中精力处理公司的业务,女儿则到爷爷奶奶那里享受亲情。而我,孑然一身,虽坚守在火炉之城,内心却无比宁静、祥和,享受着我久违的“寂寞” 。这时的寂寞,仿佛是他们为我一年的辛苦颁发的大奖。

  身边有人对我的这种状态羡慕不已,其中不乏认为我有了偷懒甚至“为所欲为”的好机会。揶揄也好、 “羡慕嫉妒恨”也罢,怨怼已经释然,任何的误读和曲解已不重要,需要的只是让自己畅享这份寂寞,莲般静净。

  这样的时光里,或阅读、或写作、或听音乐、或练毛笔字,或为自己某一个阶段作个总结,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尽情发呆;当然,也可以随时打开门走出去,参观展览、观摩笔会,或者自驾到郊外,和花鸟鱼虫聊聊天。人生需要这么一个时空,随时启程、随时回归。自由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东西,拥有便当幸之,不必去计较等它有多漫长,拥有多么短暂。人生进入这个阶段,寂寞既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也来自于亲人的成全。

  不久前,一位笃信佛教的友人赠我一个金刚菩提子手串。菩提乃佛家圣物,我曾在厦门南普陀寺和泉州开元寺都见过菩提树的身影,净不沾尘,虽然菩提子并非菩提树的子,但它的形象是符合我甘于寂寞的心境的。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阐释了禅宗五蕴皆空的思想。因了这串念珠,我更加关注此物的寓意,上网查到:金刚,坚硬无比,无坚不摧;金刚菩提子,拥有毁灭和再生之力。这不正契合了多年以来我对寂寞从排斥到释怀,从恐惧到欢欣的心路历程吗?

  一份意外的礼物让我更加确定了命运的公平和附着在自己身上的那份坚强。由是,我感谢曾经的苦难和所有爱我伤我的人。

  在庸常的世界里,甘于寂寞的人也许显得孤高,但也只有经历过彻骨伤痛的人才更懂得在生命之中什么最为珍贵。

  寂寞之海,宛如苦难的涅槃之路,有幸在今生与其握手言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