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创作谈 >> 正文

刘和平:《北平无战事》传承中国的骑士精神和解放区文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0日13:24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杜子栋

  近日,历史巨制《北平无战事》热播,其编剧、历史学者刘和平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的邀请于近日在北京大学就“大众艺术如何实现文化诉求”这一命题着重探讨了一个核心问题,即文化诉求要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和基础之上来实现。刘和平说:“文化就是一种活法,就是一种生活形态,我习惯把它归纳称为文化形态。在《北平无战事》中,我更多地想唤起大家的一种文化回忆和感觉,在剧中回首了两种文化:一是辛亥革命清王朝灭亡以后,‘五四运动’兴起之后,国民党建立政权的‘民国’时期的国统区文化,这个文化曾经伴随着我们的父辈几十年;一是共产党在根据地解放区,自己兴起的解放区文化,后来共产党进了城,把国民党政权赶到了台湾,建立了新中国。 ”

  作为学者型的编剧,刘和平在《北平无战事》的创作中自觉追求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北平无战事》中,方孟敖曾多次提到堂·吉诃德的骑士精神。刘和平表示,周礼建立以后产生了两种精神:一个是贵族精神,而另一个就是骑士精神。秦统一天下把分封制变成郡县制,把诸侯国变成了一个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秦在中国历史上完成的第一次政治大转型和文化大转型。此时天下一统,没有诸侯,没有联邦,贵族精神因此被封结。刘和平说:“荆轲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骑士。 ”《北平无战事》中的方孟敖、梁经伦恰恰是对这一骑士精神的呼应。此外,刘和平对比了近年的一些影视作品:“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无名臣服于秦王,并没有把当时的文化形态表现出来。而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没有提炼出骑士精神,同样没有找到当时的文化形态。 ”

  《北平无战事》中,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都比较出彩,尤其是崔中石这一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广泛热议,而我党的解放区文化,恰恰是对几千年来的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重要延续,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解放区文化的胜利。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建立了一个并不统一的政府,社会各阶层政府与民间共同建立了一种文化,叫“民国文化” 。在《北平无战事》里几次提到新月派的诗等均是民国文化的表现形式。然而,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陕北扎根以后,中国出现了一种新文化,就是解放区文化,标志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为政策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 ”刘和平表示,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主流的文化形态都是解放区文化,毛泽东的伟大就是建立了一个属于共产党的文化。

  电视剧是大众艺术,离群众最近的艺术,刘和平对这门艺术的文化盲目表达了自己的焦虑。他表示,近十年来,国产影视剧的衰落正是由于缺乏强烈的文化诉求,滥用商业元素,在文化意识表达层面集体失声。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现象:看美剧的瞧不起看日剧的,看日剧的瞧不起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瞧不起看国产剧的。刘和平以好莱坞影片为例,强调美国文化是霸权文化,尽管它是一个移民国家,能包容多元、容纳多种文化,但是经典影片《教父》是在黑帮影片的外包装下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文化诉求。因此,要提升国产影视剧在社会中的文化话语权,就要重拾我们几千年的大河文化,对其大力宣扬、升华。一个民族真正高于其他民族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文化话语权。在迷茫于多样文化形态的当今,无论是高雅的精英文化还是通俗的大众文化,我们势必要站立在传统农耕文明——大河文化的根基之上,通过影视剧的故事内容充分表达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诉求,弘扬并传递优秀文化。刘和平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改不了的有两种东西:一个是生理遗传基因,一个是文化遗传基因,我们需要借鉴世界和人类的先进文明成果,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传承、发展和升华。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