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作家研究 >> 正文

中国报告文学的一面旗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6日16:45 来源:李炳银

  1996年12月12日深夜,徐迟从武汉同济医院六楼病房的阳台上跃出,用非正常的方式瞬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这个消息突然传开时,很多人感到非常震惊、疑惑。是因为不能忍受的孤独?是因为内心的悔恨?是因为沉迷电脑而产生的焦躁?还是因为寻找一种激情的解脱?没有人能够回答——

  徐迟的肉体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可是,作为一个富有才学的诗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的精神和他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却不会就此而离去,反而会长久地被人们记忆和感受。今天,当徐迟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在这里纪念徐迟,正是对他怀念的继续,是对他人生和文学事业的认真回顾和再认识。面对徐迟和蔼微笑的肖像,仿佛徐迟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以他那平和的作风,智慧的眼神和诗性的话语与我们进行又一次交谈。

  徐迟曾出版有诗集《二十岁人》《美丽·神奇·丰富》《共和国歌》等;翻译作品有《瓦尔登湖》《巴马修道院》等,这些诗作和译作,至今还在读者中流行和产生影响。但是,自1978年《人民文学》第1期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之后该作又经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转载,徐迟的名字就迅速以一个报告文学作家的新头衔在广大的读者中流传了。尽管在这之前,徐迟已经有《石油头》《祁连山下》和《地质之光》等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发表,可都没有《哥德巴赫猜想》对于中国的社会生活、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而且,在此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徐迟又陆续发表了《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结晶》《来自高能粒子和广漠宇宙的信息》《马思聪》等一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作品。这是徐迟报告文学创作的集中喷发,是中国文学天空的响雷,是开辟中国报告文学新阶段的激情诗意壮行。徐迟无疑是以自己的个性创作,将中国的报告文学体裁创作推向高峰的作家之一。

  在《哥德巴赫猜想》之前,徐迟曾经在担任编辑公务之余,写作了不少报告文学作品,像《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在高炉上》《草原上的钻机》《一桥飞架南北》等真实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尽了最大的热情”拥抱生活和纯真地赞美生活的结晶。这些报告文学作品,今天看来,虽然难免存在一些作家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徐迟对于祖国新生和建设的欣喜情绪饱含在这些作品之中,使他的作品表现出透明健康的质地。也许,如今人们提起徐迟的报告文学的时候,已经很少顾及这些作品了,但作为徐迟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部分,其存在是不应该被完全忽略的。特别是像《一桥飞架南北》这样真实地表现当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作品,56年过去了,作品围绕大桥建设的难题、矛盾分歧、复杂的施工建设和激越的精神情感所进行的真实记述,直到今天还是有很重要的价值。

  当然,对于徐迟和报告文学来说,最需要看重和面对的无疑是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批作品。这些作品,是徐迟自己和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之后出现的报告文学新作,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真实文学表现。比起此前那些热情拥抱和歌赞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与先进模范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似乎有更多社会和人生的坎坷况味,有更加浓厚的进取奋争的内容,更多科学文明目标的追求,是一种在题材和内容层面都表现出新意、文学手段更加纯熟圆润的报告文学。

  对于爱国情愫的赞赏,对于科学目标的追求,对于困厄的见证和抗争,对于文明的渴望等,这些似乎都是古老的文学主题。可是,在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了长期的极左思想禁锢和“文革”十年浩劫的情况下,本该跨越更新的主题却必须从这些传统的地方重新开始。所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报告文学,正是在中国社会处于“拨乱反正”的时期,率先以表达这些传统正义文明精神和行为主题而得到人们广泛肯定。伴随着中国大地的复苏,徐迟说自己“似乎已经从长久以来的冬蛰中苏醒过来”,突然就出现了激情潮涌的时刻。他首先撰写了赞美地质学家李四光以自己的独特认识理论推进中国地质学发展情形的《地质之光》,表现出炽热的科学情怀。但是,对于像李四光这样一直处于相对平稳和被护佑位置上的人物来说,其生活和经历是不足以显示出社会的深刻矛盾与动荡的。而到了写《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徐迟对于科学的情怀明显地带有一种痛憾、愤怒、拯救和激情推动的自觉力量。特别是对陈景润处在“文革”那样是非颠倒、社会生活严重动乱的环境中,却绝不放弃科学追求的精神,并获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徐迟给予了非常真诚和热烈的夸赞,将很多足以诱惑、摇动、激励和靠近科学追求热情的词汇都通过对陈景润的赞美描述了出来。什么“白专道路典型”,什么“臭老九”,什么“伪科学”,什么“寄生虫”等莫须有的“帽子”,都统统见鬼去吧!陈景润是拼死要探取数学皇冠上的珍珠的勇士,是不顾一切投身科学追求的无畏典型,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陈景润“一身清白,白得像一只仙鹤。鹤羽上污点沾不上去”。倒是那个给他泼了一身脏水的动乱社会环境和很多无知丑陋的人们才是病入膏肓的。严厉的社会批判和大胆的事实颠倒与更正,是《哥德巴赫猜想》以陈景润为典型对象,勇敢和诗情地,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有力针砭和纠正。正是在积极地介入社会矛盾,并在矛盾的文学展露中明晰和真诚诗意地表现出正确倾向与主张的行动,使《哥德巴赫猜想》获得巨大成功,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经典。徐迟也因此成为当时最受社会瞩目的作家之一。

  此后,徐迟又意气风发地在牛胰岛素结晶体的微观世界探测意蕴,写出了《结晶》;在周培源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巡游,写出《在湍流的涡漩中》;在蔡希陶热带森林人工群落里漫步,写出了《生命之树常绿》;再加上写于1962年,以常书鸿告别国外优裕生活,在战乱时候勇敢无私地走向敦煌,为保护整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而献身的《祁连山下》,徐迟的报告文学就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和人生命运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的题材选择、价值趋向及文学表达,分明地构成了徐迟鄙视愚昧丑陋而努力靠近科学和文明的社会目标的特点,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清晰炽热的文明科学精神。这是高贵的人生追求和文学使命。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报告文学,是在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游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地位一直得不到明确定位的时候,在面对社会生活真实事实的原则基础上,用一种积极参与现实社会变革的激情,在社会矛盾冲突和美丑较量的过程中,以作家敏锐的选择和激情的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表现出独特个性的突出文学现象。这种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社会认识和提供了充分的文学艺术感染力量的报告文学,将此前人们还不很自觉体察,或是并没有清晰意识的报告文学文体个性隆重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使读者突然间对报告文学这样的文学形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其充满期待。更加可喜的是,在徐迟之后,又有黄宗英的《大雁情》、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柯岩的《船长》等很多题材丰富、内容厚重的报告文学作品的跟进,报告文学的强势表现就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了。正是鉴于此种情势,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张光年说:报告文学“由附庸蔚为大观”,中国作协也正式将报告文学列入同小说、诗歌等文体同等地位的系列评奖项目范围之内。报告文学能够在当时和以后不断地发展繁荣和革新推进,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既有历史和时代选择原因,也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等作品的集中出现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徐迟对于中国的报告文学,不单是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而且是以自己出色的报告文学表现,有力地助推和强化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使这种文体得到显著的新生和发展,具有了坚实的营盘和生长家园。如今,报告文学已经有了一支不小的作家队伍,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作品,表现出很强的能量和社会影响。为此,我们要感念徐迟曾经的杰出贡献,很好地继承徐迟的遗产和他开辟的中国报告文学的道路。

  近30多年来,报告文学所获取的辉煌成就,人们有目共睹。大量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活跃与存在,报告文学在伴随中国社会的观念更新和体制变革及文明推进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具有十分突出的文化贡献的。对于报告文学这样的历史成就和现实表现,任何有意或无意的忽略态度都是不恰当的。当然,报告文学创作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像在观念变革、形式创新、艺术自觉,以及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等方面,报告文学作家们都应当有徐迟那样的个性追求和创新精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积极进取,勇于承担文化使命。

  报告文学因为有了徐迟而自豪!

  徐迟因为报告文学创作而永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