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新闻 >> 正文
《超体》剧照 CFP供图
吕克·贝松的电影里,有很多是表现女英雄拯救世界的,比如《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超体》的英文名就是女主角的名字LUCY(露西),在这部电影里,约翰逊·斯嘉丽扮演的露西在最后变成了无所不能的上帝,吕克·贝松的女性崇拜意识更加明显直接。
电 影由吕克·贝松最擅长的犯罪类型开始,无知的露西被卷入黑帮的凶险的利益网,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一,我们还没有办法将它与一部科幻电影联系起来,它看起来不 过是一部没有任何特色的犯罪电影,只不过把背景换成了台北市。但是它严格地遵循好莱坞三段式叙事,直到第一段结尾,露西一直作为受压迫的弱势形象出现,正 是这种先抑后扬式的设置为后面的叙事积蓄了足够的动力,而影片也在此完成了由犯罪电影向科幻电影的转变。
及至此时,影片才真正地好看起来, 吕克·贝松式的特点开始展现,原因在于由人转为神的过程符合观众的期待。吕克·贝松商业叙事能力开始尽情发挥。他首先在节奏上做了设置,不到48小时的生 命时间,大脑被开发的百分比时时提醒着观众,它像一根叙事的发条,每出现一次,观众的紧迫感就会加强一次。也就是说,银幕上的时间和观众的心理时间开始同 步,当露西的大脑被完全开发,利用率达到100%,影片也戛然而止。从这个角度来说,吕克·贝松的叙事秘密其实是好莱坞模式。
事实上,影片 对露西的超能力展示并无太多的新奇,意念控制,时空穿越,我们在美剧中已经见过太多,重要的是吕克·贝松这次想要超脱一些,要将他多年思考的问题进行影像 化,那就是如果上帝允许,人类最终会进化成什么样?这是一个融合了生物学、哲学乃至神学的问题,在此之前,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已经尝试给出一 个猜想,即人类会回到初生阶段,一种新的文明会取而代之。而吕克·贝松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惜放慢他的节奏,加入了很多理论性和记录性质的影像。在结尾吕 克·贝松很明显是在向库布里克致敬,露西出人意料地变成了一个U盘,相较之下,这个结局更加荒诞,甚至有戏谑的味道。
在我看来,吕克·贝松 有野心,电影的主题其实很宏大,他想对人类终极命运做一次猜想,但是影片的定位和他本人所采用的视角限制了他走得更远,甚至出现分裂。先说定位,它是一部 商业味极其浓厚的电影,现实中的性感女神变成银幕上的超能女神,吸引力可想而知。而吕克·贝松圆熟的类型叙事让影片的可看性大大提高,它就是一部满足观众 的心理欲望的商业电影。对比《2001漫游太空》,它的整体节奏缓慢,完全不为讨好观众的心理预期,甚至有些隔阂。
其 次是视角问题,《2001漫游太空》之所以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一座高峰,与库布里克上帝视角是分不开的。浩渺辽阔的星际空间产生一种疏离感和神秘感,带有很 强的超脱性。而《超体》则将视角放得很低,它的戏剧冲突内核是露西与黑帮的冲突,同时它又想追问人类终极命运,这就造成一种分裂。这种在主题上的分裂必然 造成它剧情的分裂和牵强。露西在电影第二段就完成了复仇,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故事可以结束了,但是吕克·贝松自己的思考还没有结束,于是出现了法国警察 的加入,最后的高潮居然是由男二号打死了黑帮老大,而女主角露西在本该对决的时候穿越了。这实际上是非常不符合商业片的叙事逻辑的,就好像不断被拧紧的发 条失去控制,观众最后的心理期待落空了,他们想看的不应该是一句“我无处不在”。
这部电影非常像吕克·贝松写的一本奇怪的书,他以通俗故事为底子,不间断地穿插了超越时空的终极思考。他一会儿打起精神用商业为观众服务,一会儿又要陷入自己对命运的沉思,这样其实两边都没有做足,显得虎头蛇尾,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像一锅吕克·贝松式的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