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陈鲁民:文艺“高峰”何处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6日15:25 来源:解放日报 陈鲁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是对文艺成就客观的肯定,对文艺现状冷静的评判,也是对文艺“高峰”热情的呼唤。

  如果说“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是“文艺的高原”,那么能代表时代、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则为文艺“高峰”,无高原不足以产生高峰,无高峰则无法立足于世。唐诗宋词元曲等之所以盛行一时,成为不朽历史经典,固然是因为数量多,更是因为质量高,不仅有“高原”,而且有“高峰”。李杜元白的作品是唐诗的高峰,苏辛、李煜的名篇是宋词的高峰,关汉卿、马致远的佳作是元曲的高峰,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鲁迅的作品是杂文的高峰,他们都分别在自己的领域里熠熠生辉,起到了旗帜、路标、灯塔的重要引领作用。

  所谓文艺“高峰”,依我管见至少应满足这样3个标准。一是影响大,妇孺皆知,中外闻名。二是原创性,独具匠心,不落窠臼。三是能传世,作品不朽,世代流传。诗歌《将进酒》,曲词《赤壁怀古》,小说《红楼梦》,书法《兰亭序》,音乐《梁祝》,话剧《茶馆》等,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高峰“之作。

  怎么才能创作出“高峰”作品?对这个问题,每个作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和办法,但基本经验大同小异。

  “高峰”作品从心血里来。用心血来创作,是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境界。尼采说:“凡一切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曹雪芹的自题诗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艺术家们只要真的付出心血了,苦心孤诣,殚精竭虑,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就肯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高峰”作品从创新中求。艺术创作最忌雷同,贵在创新,不论是内容、体裁、结构、风格,都要独出机杼,不落窠臼。古往今来,那些能够传世的艺术精品,无不如此。

  “高峰”作品从坚持中得。艺术创作需要过人的灵感和才华,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毅力。许多文化名人都是锲而不舍,才创作出了千古传诵的“高峰”作品,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个春秋。班固写《汉书》花了20年的心血。王充写《论衡》费了30多年精力。许慎写《说文解字》花了22年。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需要积累沉淀,潜心摸索,需要反复比较,精雕细刻,需要博采众长,提炼升华,这样,才可能创作出不朽的精品力作,在文艺“高原”崛起一座座文艺“高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