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微电影何以担当传播重任

以平凡点滴传递正能量,专家建议将更多作品呈现给观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6日10:59 来源:文汇报 叶松亭

  在昨天由本报主办的“微电 影与核心价值观传播论坛”上,活动刚开始不久,就有人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微电影的放映普遍只有10到20分钟,部分作品甚至由业余演员用非专业设备拍摄而成,这种看似“草根”的艺术形式,能够担当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正能量”的重任么?

  对此,多位参与论坛的嘉宾学者表示,微电影的兴起顺应了信息传播从传统“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的趋势。讲述市民身边的凡人善举,使得微电影更加平易近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之一。

  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主任王玉峰在论坛主题报告中表示,今年5月全市启动“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大赛以来,沪上微电影活动正逐步走向成熟,凸显了“凡人善举”这一主题。“微电影的核心是讲故事,先进典型用丰富的经历为微电影创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他说,“我们做微电影,就是要围绕中国梦、上海城市精神等,凸显这个主题,体现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先进实践。”

  据悉,“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大赛举行至今,已累计收到各类参赛作品近600部,并已通过电视、电影等渠道展映了部分优秀作品。

  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教授看来,“微电影”中的“微”字,并非指参与门槛低。“微电影的传播途径公开、友善,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李亦中提出,微电影的本质是社交媒体,其作用与早年弄堂口的黑板报类似,能让人感受到身边各种正能量的存在。他建议下一步要将更多作品送入院线、送上电视,实现对市民的“全覆盖”。

  论坛上,来自区县和申通地铁集团的嘉宾们也讲述了他们参与微电影活动的感受。中共黄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崟说,一部好的微电影必须讲述一个有感染力的好故事,同时还要有一句让人记得住、传得开的话。青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广局局长曹伟明介绍说,去年和文汇报联合制作了一部不到3分钟的水墨微电影《上海6000年》,赢得了600多万次的点击量。申通地铁集团党办主任吴昕毅介绍,申通从2012年就开始为车站志愿者、民警等拍摄“小人物真故事”系列微电影,至今已超过50部,今年还举办了“追梦者”微电影比赛,共收到142部反映“地铁小社会”里点滴正能量的作品。

  (本次微电影论坛更多内容,可登录文汇网whb.cn查看“热点专题”)

  共同关注微电影创作与传播

  本报举办“微电影与核心价值观传播”论坛

  本报讯 (记者王蔚 叶松亭)“我们倡议,广大微电影从业者、文艺工作者、广大市民,共同关注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微电影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伴随一份庄严的倡议书,由本报主办的“微电影与核心价值观传播”论坛昨天举行。

  今年5月至今,“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大赛在全市掀起热潮,一批优秀微电影作品聚焦先进典型、凡人善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主任王玉峰在“微电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上海实践”主题报告中,总结此次大赛的“五个坚持”:坚持主题引领;坚持本色呈现;坚持资源整合;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四宣”联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汪天云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李亦中等业内专家,阐释了新媒体环境下“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的微电影传播。

  论坛上,首批参与“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大赛的导演王磊等获颁“特约导演”证书。同时,论坛承办单位共同发出倡议:推动微电影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使微电影成为网络环境下阐释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

  本次论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网信办、市文广局指导,本报新媒体中心、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承办,微电影(中国)协作体协办。先进人物代表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严正,以及来自全市17个区县宣传部,大光明文化集团、申通地铁集团等合作单位,微电影主创团队,多所高等院校的百余位嘉宾参加论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