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中国歌剧越战越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6日10: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 淼
     俞峰 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指挥系主任,中国指挥学会会长等。曾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及相关部门授予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等众多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在歌剧的世界里,德国作曲家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堪称巅峰,这不仅在于他作品题材之宏大、思想之复杂,更在于作品超大的体量和空前的难度。

  2012年,中央歌剧院以一部三幕歌剧《汤豪塞》成功挑战瓦格纳;之后两年,中央歌剧院越战越勇,高水准地演绎了瓦格纳用20年创作完成的四联剧《尼伯龙根指环》的第二部分《女武神》和第三部分《齐格弗里德》,开启了中国歌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

  记者:日前,习总书记发表了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央歌剧院是怎样进行学习的?您对讲话精神有怎样的领悟和心得?

  俞峰:我有幸到场亲耳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着眼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这让艺术家备受鼓舞,体会到了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尊重、信任和爱护,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的基础上,中央歌剧院将继续努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艺术创作作为剧院的第一发动机,不断引进优秀作品并带精品力作走出去,让世界通过艺术作品了解中国。

  记者:从《汤豪塞》到《女武神》,再到今年时长5小时的《齐格弗里德》,这些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中央歌剧院强大的实力从何而来?

  俞峰:能够成功演绎瓦格纳的作品,特别是《尼伯龙根指环》这部歌剧领域中难度最大的超大规模作品,应该说是近些年中央歌剧院人才制度、艺术创作和剧院管理良性运转的结果。

  特别是今年《齐格弗里德》的排演,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是中央歌剧院拥有国际性地位的重要标志,更向世界全面展示了当代中国歌剧的高超艺术水准。现在,众多世界知名歌剧院都知道中国人演出了《尼伯龙根指环》。这也进一步证明,中央歌剧院是实力强劲的歌剧院。

  记者:您说中央歌剧院是实力强劲的歌剧院,依据是什么呢?

  俞峰:作为国家级剧院,应该放眼世界。与世界级剧院比肩,这是中央歌剧院一直以来的目标,因此我们做了很多相应的调查、交流。在亚洲,真正的日常性的歌剧院不多。应该说,按照中央歌剧院现有的规模和实力、排演的剧目、拥有的人才、演出的水准、保留剧目的数量,我们是亚洲歌剧院的佼佼者。

  记者:5年前,您刚刚接任中央歌剧院院长时接受了我的采访,我对您当时提出的人才考核制度印象深刻。5年过去了,当年的考核制度是否还在实行呢?

  俞峰:其实,从我担任中央歌剧院艺术总监起,每年进行一次所有演员业务考核的制度就已经建立,算下来,已经坚持了9年。

  现在,大家早已习惯了每年3月进行的业务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去年演出过的作品和一部新作品。因为剧院的演出非常密集,所以演员能够专门用于考核前准备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因此平时排练、演出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淘汰机制也从之前的末位淘汰变成了现在的不合格就淘汰。今年的考核,就有十几个人不合格,我们一个也没留。

  此外,我们在跟演职员签订的合同中还有规定,如果剧院对你的专业技术不信任,可以随时进行考核;如果不合格,随时解聘。这就是聘任制的好处。

  记者:人员的淘汰制度这么严格,那新人才的补充问题怎么解决?

  俞峰:每年3月,我们不仅有一周时间来进行所有演员的业务考核,还有一周时间用来招聘。今年,来报名应聘的有500多人,我们最终选择了30余人。除3月之外,如果平时缺编,剧院也会随时进行小规模招聘。如果有优秀的演员、演奏员随时都可以来剧院应聘,现在剧院是不拘一格选人才。

  目前,中央歌剧院有90人的四管编制交响乐团,其中仅圆号演奏员就有9个,合唱团已达百人规模,只有这样的编制才能演出瓦格纳的作品。

  相对于一线演员的编制,我们的后勤人员比例非常低。可以说,平均每天有约400人来剧院上班,行政人员只有40余人。当然,我们的工资标准也是倾向于一线艺术家的。我刚当院长时,剧院员工的收入水平并不乐观,现在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大家的自豪感也因此增强了。

  记者:有了这样规模的剧院建制,每年的演出有多少呢?“限奢令”等相关政策出台之后,有没有对剧院的演出产生影响?

  俞峰:“限奢令”等政策出台之后,剧院的演出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为几年前我们已经转型到坚持艺术理想的道路上来,并开始以歌剧季的方式进行演出。剧院很少办演唱会、商业音乐会等,我们的演出都是以整部歌剧、交响乐和歌剧音乐会为主。

  去年一年我们大小演出160场,听起来似乎不多,但你要想到,我们每场演出的时长少则两小时,多则5小时,平均每场演出要有90名左右的演员站在舞台上,另外还有80多名乐队演奏员在乐池,80名左右的舞美人员在台前幕后。

  今年,绝对会超过去年的演出场次。

  记者:剧院演了普契尼,也演了瓦格纳,那原创歌剧呢?

  俞峰:现在,中央歌剧院每年上演近10部歌剧,其中有5部是新创作品。当然,前几年由于剧目积累少,几乎都是新创作品。如今,我们的经典保留剧目有30部,而且都是拿起来就能演。像《图兰朵》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一次合成加一次彩排就能上台。

  中央歌剧院将每年的新创作品分成3类。一类是市场化的作品,我们会根据市场、观众和合作方的需求,创作能给我们带来效益的剧目,比如《辛亥风云》;第二类是我们自己想做的,能够代表中央歌剧院高超艺术水准的作品,比如《山林之梦》;第三类是我们作为国家院团应该创作的、能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比如《曲山兰辉》。

  你看,我数到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原创歌剧。不过,歌剧创作真的很难,写出精品力作更是难上加难,当年瓦格纳为了写出《尼伯龙根指环》,用了20年的时间,现在哪个作曲家能这样安心创作?

  有人说,现在中国的歌剧太多了,我恰恰认为是太少了。做出优秀的歌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多少作曲家写了一辈子,才留下几部甚至一部传世之作。

  记者: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剧目,我们的歌剧观众哪里来?

  俞峰:有人说,在中国,歌剧没有观众。中央歌剧院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这样的论断是错误的。

  自2011年起,中央歌剧院每年都要自己出钱搞一次公共免费开放日活动,从小剧场演出《霸王别姬》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白毛女》,再到工人体育馆演出《蝙蝠》,以及今年天桥剧场演出的《红帮裁缝》,每年看着在剧院门口取票的观众排成长队,我们都会感叹:“歌剧哪里缺少观众?只是虚高的票价吓跑了观众而已。”

  所以,中央歌剧院推出了 “123票价制”——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欣赏中央歌剧院的演出,由剧院担负场租的情况下,池座每张仅300元,一楼楼座每张200元,其他座位每张100元。欣赏剧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交响音乐会、歌剧音乐会演出,池座每张200元,其他座都是100元。实行半年多来效果非常好,今年我们仍在实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