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以长篇“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打破青春文学和传统文学壁垒的“80后”作家笛安,11月1日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转型之作、历史背景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笛安此前“龙城三部曲”的电影电视剧版权早已被影视公司高价购得,而今这部刚出版的《南方有令秧》同样成为影视机构追捧的对象。而作为笛安出品人的郭敬明是出让版权还是改编导演,一时间成为大家极为关注的议题。
作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笛安很多作品受到传统文学界肯定。今年她甚至入围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最终轮。尽管最终得的是零票,但笛安对此的回应却底气十足:“我入围但是没有获奖,(零票)是评委认为我写得不好,这个没什么可讲的,但并不是说你们认为我写得不好,我就真的写得不好,我不会这么想的。”
在接受晚报记者专访中,笛安谈及了平时鲜少提起的家庭和父母,大方回应自己在文坛打拼父母没有“徇私”帮忙,自己并不是靠父母的名气成名。
笛安
来头
一家子都是作家但女儿的书卖得最好
作家李锐说,他和蒋韵结婚以后的第一个惊喜,就是女儿李笛安。
李锐祖辈是四川人,随着父亲出川到京,他在北京出生和长大。因为“文革”,李锐在19岁时离开北京去山西插队,就此扎根山西。“文革”结束后,李锐调到山西省级文学刊物《汾水》编辑部做编辑,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蒋韵是河南人,生在太原。“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她在太原师专中文系念书。蒋韵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在《安徽文学》发表了短篇小说《我的两个女儿》,这篇作品放在当时全国正在兴起的“伤痕文学”或“反思文学”潮流的优秀作品中毫不逊色,很快引起了文坛的重视。
之后,在《汾水》杂志社编辑部举办的一次笔会上,28岁的李锐遇到了24岁的蒋韵。在众人的撮合下,两人相恋并结为夫妻。两人作为山西文坛最著名的伉俪,他们的住所,成为当时山西文坛著名的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沙龙。五年后,笛安出生了。
笛安幼年是姥姥带大的,住在一所医院的宿舍里,医院的生活给了她最初的刺激。她最早去看父亲母亲的作品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家里放着李锐和蒋韵的小说,笛安拿起来翻。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我爸妈没什么读者。”笛安哈哈大笑,“那个时候还小,比较幼稚,就会问他们很多孩子的问题,比如书里面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笛安出生后的二三十年间,李锐创作了影响颇大的系列小说《厚土》,还有不少长篇小说如《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等,同时蒋韵则创作了《北方丽人》、《上世纪的爱情》、《完美的旅行》、《鲜艳的季节》等长篇小说,被评论界认为是一位难以归类、特立独行的“边沿化作家”。
笛安敏锐地感受到父母创作的特点:“他们俩的创作风格不太一样,各有各的好处,其实他俩的作品还挺典型,那个一看就是男人写的,另外一个一看就是女人写的。”
李锐是被瑞典著名汉学家看中的、少数几个可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唯一的汉学家马悦然教授一直在翻译李锐的作品,《厚土》、《旧址》、《无风之树》已经翻译成瑞典文出版。
二十年后,女儿笛安已出落得瘦瘦高高,美丽大方。笛安19岁远赴法国留学,从语言预科、本科读到研究生,8年的留学生涯让她变得独立而坚强。到法国的第二年,20岁的笛安接过父母的文学之棒开始创作。
她说自己确实很幸运,第一篇小说《姐姐的丛林》不仅没有被退稿,还在《收获》杂志成为头条作品发表,而她投稿时并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
如今这位80后女孩已经写作11年,出版了7本小说,其中长篇小说《西决》一出版就一炮而红,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30万册。2010年、2011年和2013年,她凭借《西决》、《东霓》和《南音》这“龙城三部曲”的畅销三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现在,这三位作家一家人定居北京,30岁的笛安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女儿的作品比父母的卖得更好,这让李锐和蒋韵无比自豪。
李锐
1950年生于北京。出版有小说《丢失的长命锁》、《红房子》、《厚土》、《旧址》、《无风之树》、《万里无云》、《银城故事》等。
蒋韵
1954年生于太原。主要作品有《隐秘盛开》、《栎树的囚徒》、《红殇》、《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现场逃逸》 等。
笛安
1983年生于太原,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2003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2011年连续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