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 >> 正文

张炯:发扬成绩,继续努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3日15:42 来源:张炯

  今天是闽派评论家难得的聚会,首先要感谢福建省文联为我们大家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闽籍评论家能够聚会一堂!共同商讨“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这样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文艺批评是文艺繁荣进步不可缺少的一翼。这已成为老生常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批评有很大的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闽派批评家正在这个时期显著崛起,成为我国文艺批评领域的一支令人瞩目的力量。大家的发言已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入的分析和阐明,使我很受启迪。但是,广大读者似乎对文艺批评仍然不满意,这说明文艺批评确有变革和创新的必要。需要我们去继续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评论界整体而论,学术视野比过去大为开阔。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论,批判左倾思潮,拨乱反正,还引进了西方20世纪以来的许多文论。包括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各种文论,从弗罗依德主义到存在主义和新人本主义,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到符号学和原型批评等等。我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和话语都多元化多样化了。对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来说,这是好事。应该说这时期的文艺评论比过去活跃,也比过去繁荣。评坛的多元化,促进了文艺批评多方法多层面的发展,使宏观批评与微观批评都获得长足的进步。从绝对量来说,全国的文艺评论报刊和出版的专著也比过去多得多。评论队伍也比过去大得多,特别是有许多高学位的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加入评论队伍,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也不断为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进修创造条件,办了好多届评论家高级研修班。这都为我们继续发展文艺评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读者为什么对文艺评论还感到不满呢?几年前,我曾经做了一点调查。读者的不满,大概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认为评论落后于创作,许多作品出版了,发表了,没有人评论,有如石沉大海,杳无信息反应。不少作家也为此感到悲哀!有的作家就对我说,你们哪怕骂我一顿也好!我花了几年时间写一部长篇小说,出来后一点反应也没有,真叫人想哭!我想,这是事实。评论家的队伍比作家的队伍小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高校的老师,全国压根儿就没有几个专业评论家。各地的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也大都有自己的其他任务,有的为领导起草报告文件,有的要写文学史,有的在研究文化。能够读当代作品的时间少得可怜!如今一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达4000多部,诗歌几万首,电影几百部,电视万五千集,,以现有的队伍,要对新作都做出反应,确实很难!二是读者认为文艺评论不够有力。广告性的媒体评论多,而有力度的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的评论少,评论引不起读者和作家注意。这也是事实。如果说过去的报纸曾为一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发几篇万字以上的长文去评论,如今已罕有可能。一般能发两三千字的评论就不错了。缺乏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评论。各种评论刊物虽然可以发长些的文章,但发行量少,影响也小。多半没有多少读者去看。短篇幅的评论要说深说透,自不可能。至于评论写得不好,那自然是评论家自身的问题,有学养问题,有立场态度不公正问题,还有不下功夫写的问题和理论导向问题等等。

  报纸文学评论版和文学评论刊物是非常重要的评论阵地。要办得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就得花钱,要有比较高的稿费才能吸引比较高质量的稿子。而且编辑部自身也得有定力,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容许什么,要态度鲜明,说好说坏都要敢于花篇幅,让评论家把道理说透,说得有理论深度,让作家和读者读了确有收获。现在有许多省份还没有一份评论刊物,福建过去把一份评论刊物《当代文艺探索》停了,非常可惜!一个四千多万人口的大省,在欧洲就是个大国,居然没有一份专业的文艺评论刊物,实在不应该。目前,评论的稿费是最低的。所以有不少评论家都改行去写散文,去写杂文。有的评论家跟我说,一篇杂文几百字可以得一千到两千元稿费,一个晚上足能写一篇到两篇,我为什么要花几天去读一部作品,再写千把字的评论,拿几十块钱的稿费呢?!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严酷的现实。你不能怪评论家。因为评论家也要养家糊口。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学作品是商品,评论同样是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以劳动量来比算的。一集电视连续剧几万稿费。唱一首歌,几万几十万上场费。文艺界的分配不公如果不改革,要把文艺评论搞上去,恐怕也难。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规律。评论队伍小,还不断流失,跟报酬低有很大的关系。评论家为什么往高校走,因为高校这些年待遇高。有人谴责“有赏评论”,说什么评论会发审读费,你拿人家的钱,就只能给人家说好话!对此,我倒以为拿审读费是应该的,难道要评论家无偿劳动,花几天时间去读你的作品?问题在于,我拿审读费,但你的作品不好,我只能说你不好。评论家不能说违心的话,出卖自己人格的话。反过来,你的作品非常好,你没有给审读费,我也要说你好!这才是评论家应有的立场和态度。当然,就评论家自己而言,加强人格修养和加强学术修养同样重要。

  文艺评论的变革与创新是个综合工程。要针对上述文艺评论领域的种种弊端,从多方面去努力变革。要加强对评论报刊的投入,要适当提高稿费的标准,要提倡风清气正的评论,等等,以评论工作者自己来说,我以为,在多元的发展中,要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学的批评。文学艺术属于审美意识形态,是人类的美的创造。从美学的视角做深入细致的批评,就是抓住文艺本质的批评,也是促进文艺提高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而文艺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产物,则它的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就非常需要历史学视角的批评,揭示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阐明它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也正是揭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文艺价值的重要方面。我国革命文艺批评的发展中,有着这方面的文艺批评传统,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只有美学和历史学批评的不断加强,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我国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大方向。它应该成为文艺批评多元化发展中的主元。其次,不管什么样的文艺批评,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所有拥护社会主义的批评家所需要共同努力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过不同的阐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以为这是继承人类优秀传统的、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十分宽泛的思想追求,也是当代文艺批评所理应遵循的思想标准。坚持这样的标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保证文艺批评的当今思想高度,都非常重要。文艺批评的创新,有理论的创新,也有语言的创新、文风的创新。能够对新的作品、作家、流派和思潮做出科学的阐释,理论上就会有所创新。语言和文风的大众化,是文艺批评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先决条件。故作高深,让群众读不懂,望而却步的文风,实在应革除。

  记得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指出,“评论艺术作品——那就是说了解它的观念、评价它的形式。批评家应该既评判内容,也评判形式;他应该既是美学家,又是思想家。”他认为,“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批评家。”我以为,这是深刻之论。

  总之,要多办些并努力办好评论报刊,要继续培养和扩大文艺批评的队伍,要在文艺批评领域继续奉行双百方针并加强风清气正的文艺评论,特别是加强美学的历史学的文艺批评。这就是我对文艺批评变革和创新的粗浅想法。会上听说,中国文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都要再办一份文艺评论方面的刊物,我听了很受鼓舞,希望我们福建省能把《当代文艺探索》恢复,还希望能把过去建议过的《八闽文丛》编辑、出版,更集中地展现闽籍评论家的实绩。谢谢!

(张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