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京剧《少年马连良》:一部中国京剧教育史的缩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3日10: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乔宗玉
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

  深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后简称“北戏” )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原创京剧《少年马连良》 (编剧:李仲鸣、任秀丽、朿龙、林蔚然)在北戏少儿戏剧场上演。两年来,这出戏几易其稿,几经打磨,挑梁“少年马连良”一角的许周熠、刘孟千一都是近年北戏京剧系培养出来的尖子生,在全国少儿京剧比赛中获得过“小梅花”金奖。《少年马连良》的创作、排演,对于北戏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少年马连良》从马连良8岁进喜连成学艺开始,直到一出《借东风》成名。1904年成立的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在中国京剧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严格的《梨园规约》出自该校。马连良入学时,喜连成的社长为叶春善(即著名小生叶盛兰、武丑叶盛章的父亲) 。叶春善虽未出场,但其夫人以及总教习、一代名丑萧长华出现在舞台上。他们代表了喜连成的教育方式,叶夫人从生活上关心学生,萧长华注重因材施教。与其说《少年马连良》是“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的少年生活片段,不如说是中国京剧走向兴盛时期的教育状况缩影。

  剧中马连良入科签字、练功、体罚……观众恍惚间,会想起电影《霸王别姬》中“小石头” 、“小豆子”们的艰辛。旧时代,“成角儿”的道路,血泪斑斑。程砚秋少时被师傅荣蝶仙毒打,腿上积累血块,成年后到德国动手术才去除……戏曲这门艺术,非常艰难,有时候也不能不打,比方说程砚秋个子高大,出场时老斜着肩,师傅王瑶卿屡说无用后,某日演出,王瑶卿站在出场口,朝着程砚秋的肩膀狠狠一板子,从此以后,程砚秋不再“斜肩”出场了。

  喜连成的学规:“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这样的训词简白又深刻,放之于各行各业,也是适用的。在喜连成,马连良这个天资并不出众的孩子差点被劝退,因缘巧合,他巧遇自己的“偶像”贾洪林,得到贾洪林的私授。这也是京剧传徒的一种方式。

  贾洪林与马连良的师徒情,是《少年马连良》最感人的地方。做师徒,也是有缘分的。有的名师,教不出高徒,有的师徒后来反目成仇。马连良最低谷时期,因为他对京剧真正的热爱,对贾洪林真正的崇拜,一次无意邂逅,促成日后深厚的师徒之谊。在贾洪林的悉心调教下,马连良终于从武生转为老生,成功地开拓了自己的京剧表演事业。所以说,没有真正的“笨孩子” ,只能说对之教育的方法可能不对路。剧中,正式的拜师仪式还没举行,贾洪林突然病逝,马连良悼念恩师,一番唱段,感人至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