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 >> 正文

“闽派批评”时隔30年再聚福建 90位名家叙革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3日10:19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 林长生 摄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 林长生 摄

  人民网福州9月27日电(林长生)27日,“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在福州西湖宾馆聚贤厅举行,近90位闽籍或闽地的文艺批评家、作家、文学界人士共论“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

  本次主题论坛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安排在9月27日上午,重点讨论“闽派批评”与当代文学的关系,以回顾和总结为主;第二个环节安排在27日下午,重点讨论新形势下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以探索和展望为主。

  这是继1985年在厦门举办“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研讨会”以来在福建举办的又一次更大规模、更高规格的以“闽派批评”为主体的文艺盛会。从被笑称为“都是舒婷惹的祸”的“朦胧诗”争论至今日,两次会议时隔30年,推动着“闽派批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缘起:谢冕、张炯、孙绍振、童庆炳等大家北京论道

  去年11月23日,几位在北京的闽籍文艺批评家进行了一场非正式对话。当时,借“中国现代诗歌语言与形式学术研讨会”的契机,在首都师范大学博导王光明教授的倡议和组织下,几位与会的闽籍文艺评论家,包括谢冕、张炯、孙绍振、童庆炳、程正民、陈晓明、李朝全等人展开一次座谈,话题是“闽派批评”的由来、精神内涵及与福建文化的关系。这次即兴发言形成一个共同意识,认为“闽派批评”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群体和现象。本次高峰论坛就是受去年的座谈会启发而产生的。

  本次“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论坛主办方透露,这一主题是在对多位闽派文艺批评家进行意见征集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这个创新性和开拓味浓浓的主题,突显了“闽派批评”的历史传统和当下意识,是“闽派批评”的典型性命题。

  “大众文化兴起,传统的精英文学面临困境。这种局面对整个文艺理论批评界是一种挑战。”有关评论家称,长期以来,“闽派批评”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闽派批评”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面临着推陈出新的一些问题。

  今年距1985年的“厦门会议”已是第30个年头,“闽派批评”以更大规模相聚,再提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既是一种回顾和总结,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问题的探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闽派批评”快速发展壮大,且形成一个具有内部传统的带有区域人文色彩的群体,并形成传统不断、推陈出新的良好局面。本次高峰论坛的契机,希望能推动各方力量来做一些系统性工作,用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机制,把过于分散的新人团结起来。

  传承:“四世同堂”盛况中,新人辈出

  本次高峰论坛,有近60名来自福建省内外的批评家赴会,是闽派文艺批评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高峰论坛。

  经过30年的激荡和淘漉,闽派批评家的“四代同堂”蔚为壮观。其中,有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谢冕、张炯、孙绍振、陈骏涛、程正民、林兴宅、陈仲义等老前辈,有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张陵、王光明、南帆、周星、陈晓明等“中坚代”,有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的吴子林、黄发有、李朝全、谢有顺、石华鹏等“青壮代”,还有出生于1988年并在近年初露头角的曾于里等“新生代”。除个别人因特殊原因外,多数人都参与了本次论坛。

  “四代同堂”显示了“闽派批评”在过去三十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壮大的梯队形成过程,他们在不同时期出道或成名,在各自的时代扮演着各自的精彩,在当代文学批评史上留下光采的一页。童庆炳是诺奖获得者莫言的正牌导师,是国内文艺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在五十多年的学院生涯中他建成了文艺学界的一支“童家军”,闽籍评论家吴子林也是童庆炳的高足。

  福建有很好的文化积淀,而发现新人的传统值得好好继承。发掘文艺批评新人,对壮大“闽派批评”新锐队伍意义重大。闽籍评论家朱大可刚开始发表文章就被厦大教授林兴宅关注到。朱大可在林兴宅的热情邀请下参加1985年的“全国文艺评论方法论讨论会”,成为当年脱颖而出的文艺批评“黑马”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朱大可就以批评谢晋的电影模式而成名。他将上海的都市欲望描述为“情欲的尖叫”,将余秋雨的散文描述为“文化口红”,其独特的批评语汇和文体形式被称为“朱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大中文系教授的陈晓明最早在国内文论界开启了后现代思潮。作为孙绍振的高足的陈晓明,是“闽派批评”在京“中坚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曾经的“理论先锋”,陈晓明在新世纪不遗余力为“文学性”辩护,他的《当代中国文学主潮》一书,被学术界公认为开创了文学史的另外一种写法。

  70后的谢有顺,也是孙绍振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在本科阶段就已显示出色的文学批评才华并得到孙绍振的重视和提携。世纪之交,身在广东的谢有顺在新的文学思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最受瞩目的新锐批评人物之一。谢有顺关心文学中的世道人心,关心文学的灵魂叙事对生存意义的揭示。

  追溯:闽派与京派、海派三分天下,对当代文学有突出贡献

  福建自两宋以来,文论之风兴盛,文论传统不断,文论名家辈出,其中尤以诗论成就最为突出,是中国诗话重镇之一。

  严羽、朱熹、刘克庄、杨载、王慎中、李贽、陈衍等文论名家,均有重要作品传世,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现代,严复、辜鸿铭、林纾、林语堂、郑振铎等文论名家,在近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贡献巨大。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闽派批评”最早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谢冕、孙绍振等闽籍批评家为“朦胧诗”辩护,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以此为起点,闽籍批评家迅速发展壮大,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成为极具规模和影响的一支队伍。

  当时,王蒙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中国文论界由京派、海派和闽派三分天下。这一说法更是让“闽派批评”备受瞩目。

  闽派文艺还具有“海的胸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闽派批评”曾打出“以开放眼光开拓思维空间,用改革精神革新文艺评论”的旗帜,体现“闽派批评”的创新和开拓精神。最新研究成果还显示,“闽派批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当代文学新思潮的重要“领潮人”,在“朦胧诗”论战、文艺批评方法革新、“后现代”的兴起以及文化研究的转型等关键性历史节点中扮演着理论先锋的角色,对当代文学思潮的演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协《文艺报》和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文学院、福建文艺网承办,福建省作协、《福建文学》杂志社、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中文书刊网协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省社科院院长张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等人出席本次高峰论坛。会上,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作兴将主持论坛开幕式,李敬泽、庞井君、谢冕、张帆、李书磊先后致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