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作家曹军庆:用文字重建一座文学意义上的县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02日11:0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滴血一剑》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从乡土书写转向县城叙事

  曹军庆

  作家,1962年生于湖北广水,现居湖北安陆、武汉两地。现任湖北省安陆市作协主席和《长江文艺·好小说》副主编。在全国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及100多篇中短篇小说,至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水》、《越狱》、《24小说》以及长篇小说《魔气》。

  现任湖北省安陆市作协主席和《长江文艺·好小说》副主编的60后作家曹军庆最近接到了两个好消息:10月23日,被誉为“湖北文学界最高荣誉”的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双年)获奖作品评选揭晓,他的中篇小说《滴血一剑》榜上有名;短篇小说《请你去钓鱼》刚刚获得文学杂志《文学港》主办的“2014储吉旺文学大奖”,奖金十万元。他将于11月8日前往浙江宁波领奖。

  当然,这不是曹军庆第一次收获文学奖项。此次的获奖对他的意义可能在于,作为自己现今写作重心的“县城叙事”再一次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认可。而他“把一个县城当做一个国家来写”的写作计划,有了更为坚实的信心和动力。

  受到1980年代文学黄金时代的洗礼,这位昔日的文学少年写着诗歌走上了创作之路。不过,没多久他转向小说的怀抱,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写出了一系列乡村题材的中短篇小说,运用先锋的手法处理现实题材,琢磨这些故事背后的世道人心,如中篇小说《救济之夜》、《冬泳的人》、《贵人》、《猪喜剧》等。长篇小说《魔气》则是一次地地道道的乡村书写,今年5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就像莫言有“高密乡”,贾平凹有“商州”,他将“烟灯村”筑建成自己的文学版图。这个村庄在小说里被他演绎成了一个斑斓的文学世界,呈现出一幅幅充满悖论的生活图景。

  近几年,曹军庆生活、工作的地带从安陆这个小县城延伸开去,在武汉、安陆两地辗转。他开始写县城题材,常常以底层和边缘人物为表现对象。虽未给笔下的县城虚拟一个名称,但发生故事的环境是中国习见的县城场景,小说也揭示了看似正常的生活之下的种种病灶。这类作品很受文学杂志的青睐,转载率也高。去年,他的短篇小说《有房子的女人》被改编,由作家方方、武汉大学教授彭万荣联手打造成一部雅皮剧,在光谷客十七排上演,尤其受武汉文艺青年欢迎。他告诉记者,刚刚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影子棺椁》即是围绕县城里一栋棺材状楼房的建成与毁灭展开故事。

  本期锐读周刊里,本报记者专访到这位湖北实力派作家,聊起他以前的乡土小说题材创作和现在所专注的“县城叙事”,带着读者走进他的文学世界。

  本报记者 卢欢

  对话

  短篇小说像小切片一样,

  展现我对世界的看法

  锐读:先从近日的两次获奖说起吧,中篇小说《滴血一剑》上周斩获第六届湖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请你去钓鱼》也刚获“2014储吉旺文学大奖”。您怎么看待得奖这件事以及这两篇小说?

  :获奖是件开心的事情,事实上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文学奖项也比较多,杂志及各地方都设奖,也发现了很多好作品,而对于获奖作家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运气。这两篇小说是我近几年的作品,之前写的系列作品中乡土题材多一点,而这些是写县城故事的,与我近期的想法有关。我在安陆这样一个内地县城生活,对那里比较熟悉。我有一个大的写作野心或者说是理想,想通过一系列的小说,通过我的想象、虚构重现文学意义上的一座县城。有些人可能认为《滴血一剑》写的是教育问题,但我觉得教育仅仅是它切入的角度,更多是在探讨人性问题,其中还有一些虚无的成分。

  锐读:《请你去钓鱼》关注的也是县城里的普通小人物,读者不难从出走的“二奶”方小惠和她的哥哥鱼老板身上了悟到民众对权贵的“怕与恨是如此的纠缠不清,却又清晰无比”。可以这么解读么?

  :这篇小说是典型的县城感觉,有乡村的东西也有城市的东西。我关注的是人性,包括权势、隔膜、抵触,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作家怎么写,读者有自己的解读空间。怎么理解都是可以的,这样说也有他的道理。

  锐读:文学评论家刘川鄂在2001年指出,湖北长期坚持短篇小说创作的只有一两个人,您是其中的一个。当然您后来也写了不少中篇小说。相比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不太受大众读者关注,也较难出版,为什么您会一直热衷于在这个领域精耕细作?

  :我的写作更多的是个人化的,尊重内心的需要,很少考虑受众。我的作品不太可能广泛传播,也不大可能很畅销。我对能阅读我的作品的人总是心怀感激,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种文体选择也不是刻意的。最开始写作时,我觉得短篇小说比较适合我,既简单又丰富,就像小切片一样展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它的节制与饱满、精要与丰富,以及结构上的智慧,从来都值得写作者去探险。那时候我读了卡夫卡、蒲松龄、鲁迅等人的作品,很迷恋他们的短篇小说。后来也陆续写了一些中篇,容量大一点,这要根据题材的需要而定。相对来说,那段时间我写中短篇小说比较密集。

  锐读:身为《长江文艺·好小说》副主编,遍览国内当今文坛涌现的小说也是您的工作之一。您觉得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好小说是怎样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在未来可开拓的空间在哪里?

  :有些人会说文学标准在少数人手里,但我觉得文学标准真的是无法说清楚的事情。简单来说,小说传统也好先锋也好,最基本的是要有个好故事,小说不就是在讲故事么?第二是叙述方式,怎么去讲这个故事,这涉及到结构问题、叙事方式问题。第三是小说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指向方面的,蕴含着你对世界有怎样的看法和观念。还有个不大被人注重的语言问题。我对汉语充满敬畏,我认为它能够接近或者无限接近各种事物的本质。这个世上所有的东西、情感、事物,汉语都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来,但问题是你能不能达到这种状态。现在看到的是,很多作者的语言比较粗糙,这会影响阅读。另外,小说有没有想象力,也很重要。哪怕是对当下的表述,充满了想象力的作品与那种照相式的作品是有很大差异的。小说一定是通过虚构来抵达真实。经常有人说,现实很强大,作家变得很软弱。但我觉得作家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关于现实有生成的能力。中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更需要一种文学的精神在里面。长篇小说需要靠更丰富的戏剧性、更多的人物命运来支撑,来吸引读者,而中短篇小说可以在形式上,在先锋的文学精神上的探索方面呈现更多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

  作者:徐楚云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