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进了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一摸兜里没有钱”,李白的经典诗歌变成了这副模样,出现在少儿读物上,惹得孩子哈哈大笑。而书中更有“成人化”语言。该书出版社总编办李主任回应,这本书内容非常积极向上,并展现了孩子的天真、童言无忌,是很正常的。
“我问妈妈:‘是不是女人胸那里越大越好看?’妈妈说是,大还要挺拔。”这是一本名为《我的第一本日记:二年级的美羊羊》中的一段话。别说是对儿童,即使是对成人,这样的问答也值得商榷。如果篡改李白的经典作品《望庐山瀑布》,有几分童趣搞笑,那么,“胸大”、“挺拔”等“成人化”语言的描述,则是标准的误人子弟。即使这是儿童日记体形式,是儿童记录的校园趣事,以孩子的视角讲述校园故事,编辑出版者也应当有所选择。
可怕的是,出版者对此不仅没有羞愧之意,反而借机大赞该书,认为该书“内容非常积极向上”。这样不负责任、毫无教育责任感的说辞,哪里是出自一个文化人之口?片面迎合儿童的需要,固然能够给出版者带来利润,但编辑出版者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
出版界大都是社会精英,是文化领域普遍认为智商较高的人。可是,编辑出版者如果把能力、智商放在追求利益上,过多地考虑儿童出版物的卖点,而不顾书籍对儿童读者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与破坏,不顾书中文化与语言会误导儿童的情操,将成人可以接受的甚至会扭曲公众审美观的事情,硬塞进儿童的大脑,是很不厚道,甚至是缺德的。
我们往往把建筑领域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的工程项目,称为豆腐渣工程,相信文化出版界也会有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儿童读物“成人化”,将庸俗当有趣,把扭曲当智慧,如此不负责任的作派,提醒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制止或者处罚一些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荒唐行为。(作者系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