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艺工作座谈会 >> 正文

郭宝亮:文艺批评要敢于“剜烂苹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24日14:57 来源:河北日报 郭宝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艺批评问题时说,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够是表扬甚至是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总书记的讲话可谓把准了“批评”的穴脉,给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乱象和病症开具了一剂“良方”。文艺批评如果失去了“批评”功能,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文艺批评要当好人民文化餐桌的“质检员”,就要做到“三个不能”。一个时期以来,作为担负向人民推荐优质精神食粮的文艺批评界却长期处在一种不正常的生态之中,表扬稿,红包批评,一团和气,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之风盛行,这是第一个“不能”。第二个“不能”,则指的是批评界的一些人,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食洋不化,严重脱离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西方化。第三个“不能”,则是指的文艺界普遍存在的商业化倾向对批评的腐蚀。我们尽管不断提出艺术标准,而实际上,人们看重的却是发行量、票房、出场费等商业标准,商业标准成为衡量作品乃至演员是否成功的关键。往往有一些艺术标准很差的作品、影片、电视剧,人们边看边骂,但发行量、票房却很高,一些演员,吸毒嫖娼绯闻不断,但一些人仍然追捧崇拜,这种乱象不能再继续。

  这些年来,文艺界之所以乱象丛生,与批评家的失职有关。批评家要敢于“剜烂苹果”,当好人们文化餐桌的“质检员”,把优秀的、健康的文艺作品推荐给人民群众。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我们今天的批评家所要积极践行的共同的政治信仰。正如总书记所说,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现在社会出现的种种病根都在这里,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行。批评家有了这样的信仰,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亮明观点,才能旗帜鲜明地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其次,还要坚持正确的批评方法。恩格斯在1859年《致斐·拉萨尔》一文中曾讲过文艺批评要坚持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这次总书记讲到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在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上增加“人民的、艺术的”,更加强调了我们文艺的人民性。只有把文艺放在特定的历史场域中,看它是否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同时还要看它是否具有艺术的和美学的感染力,这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一部好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