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全程实景拍摄,《西藏天空》原汁原味呈现西藏“风味”
深入生活,再苦也值得
编者按
在今年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8部带有鲜明上海印记的精品力作荣获“优秀作品奖”。今天,本市将举行“五个一工程”上海获奖作品表彰会,对这些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获奖,让人们看到了上海近年来在创新机制、激发创作活力、持续提升文艺原创力与创新力等方面所作的探索与努力,相信这些作品所提供的经验与启示,将帮助我们扎根实践、传承发扬,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作品。
自1963年的影片《农奴》后,中国的银幕上再没有出现过一部全面反映西藏民主改革历史进程的影片,直到《西藏天空》的出现。这部由著名作家阿来编剧、上影集团出品、上海与西藏两地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史诗电影,以两位藏族男子从主仆到仇人再到朋友的情感纠葛为脉络,讲述了西藏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该片上映后得到各方好评,认为它以独特视角真实展现了西藏的过去与现在,用艺术直面回应了世界对于西藏的关注,将人物命运置身于漫长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该片用饱满的故事和壮美的自然景色,完成了对主旋律题材的艺术化呈现,在历史叙述和艺术审美两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反映了西藏的解放和农奴的解放,更反映了人性的解放,表现力和感染力超越以往,其成功充分说明了创新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
《西藏天空》采用全藏语对白,这在我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西藏“风味”,影片全程采用实景拍摄,主创人员的足迹遍布阿里、纳木错、林芝、拉萨等地,不少地区海拔超过3500米。虽说绝大部分演员都是藏族同胞,但是包括导演、制片人等主创人员和几百名工作人员几乎都来自低海拔地区,高原反应难以避免。
据统计,400人的摄制组在西藏待了10个月,其间有80多人因伤因病被换下来,连藏民都说剧组这样拍摄太危险了。“本来想让大伙吃好点,就特地从上海带了几个厨师来,可没几天,因受不了高原反应,厨师们都走了。”制片人祁伟礼透露,因地势高、气压低,这里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工作人员只能一个个去跟演职员道歉。进藏后不久,剧组的一位美工师在开启一罐颜料时发生了意外。高原压强的变化,让颜料罐的盖子像弹片一样弹到美工师的脸上,击中了他的眼睛。一位置景师因为高原反应突发阑尾炎并发穿孔,紧急做完手术之后,因为没有人能够替换,重新回到了岗位上,并坚持到拍摄结束。而最危险的是剧组的每次转场,由于山路崎岖,曾有道具车翻下山谷,好在驾驶员及时从车里跳出,没有造成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