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马娜:天路上的吐尔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8日20:15 来源: 人民日报 马 娜
  制图:宋 嵩  制图:宋 嵩

  那是西域的雁鸣,

  那是古道的驼铃,

  那是星海里的焰火,

  那是天路上的吐尔库……

  第一次到远在西域南疆边陲的总参某部,战友们就以一曲美丽动听的歌,向我讲述了一位维吾尔族“编外老班长”的故事,这故事让我像饮了天山的清泉般陶醉,让我像踩着热瓦甫的节奏那样动情——

  吐尔库,这个与我的战友们相伴数十年的名字,这个与远方的营房融为一体的身影,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的战友和将军们正在向他献花致敬,列队送他远行……

  再见解放军

  吐尔库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是在1950年的时候,那时他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巴郎子”(小男孩)。

  当时新中国成立后进驻南疆的解放军就住在他家的院子里。那些身穿黄绿衣服、帽顶红五星、脚打绑带的解放军战士,经常脸上挂着笑容、嘴里哼着歌曲,麻利地帮助村民们以及吐尔库的父母打理田地、打扫院子。

  开始,小吐尔库有些害怕这些人,渐渐地觉得他们都很“亚克西”。“别跑呀!哈哈哈……”一天,吐尔库与一位解放军叔叔撞了个满怀,那一刻,他想逃双脚却并不听使唤——他的嘴里已满是香喷喷的“托卡西”(馕)。终于,吐尔库也忍不住“咯咯咯”地开心笑了……之后的日子,小吐尔库似乎有了心事,他的双眼不时盯着叔叔们帽子上的红五星。“来,戴上。”有一天,一位叔叔像知道小吐尔库心思似的,将自己头上的军帽戴到小吐尔库的头上。

  “敬礼!”不知什么时候,小吐尔库竟然也能庄严地吐出这两个汉字,并且将小手抬在帽沿边——他居然向叔叔们行了一个军礼。“哈哈哈……吐尔库,亚克西!”叔叔们乐开了怀。

  后来,解放军像风一样离开了院子。当小吐尔库得知后,跑步回家,一看已是人走院空。就在他无比沮丧时,小吐尔库赫然看到留在家里的几个米袋上有枚用红纸剪的红五星……小吐尔库哭了,一边哭,一边不停地喃喃:解放军亚克西!解放军亚克西!

  吐尔库第二次在自己家乡见到解放军时,他已经是年近四十、有家有室的汉子了。

  1979年末,军委一纸命令,总参某部这支特殊部队就安扎在吐尔库的村上。那是坐落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古黄金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驿道重镇。西域开拓者张骞在此留下了传颂千年的经典故事,历史的羊皮纸书上因而有了“风吹草低、狼烟乍现”下孤雁独鸣的诗篇。

  部队刚来,与周边村民们的语言沟通虽然有障碍,然而官兵们拿出学外语、抓训练的劲儿努力学习维吾尔语,并积极帮当地村民打井、收割庄稼、维修家具等,很快获得了当地百姓的亲近和热爱。

  解放军的再度到来,最兴奋的还是吐尔库。他取出珍藏了几十年的那张“红五星”,与村民们一起弹起热瓦甫,给新扎营的部队唱起“我们新疆好地方”那美妙的歌曲,让远方来的年轻官兵们也一下子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有事,找……我。”吐尔库抬起右手,敬了一个久违了的军礼,用已不那么熟练的普通话向战士们发出真诚的邀请。

  还真的有事需要帮忙。部队初来乍到,沙漠盐碱地上的营盘要想养活一群年轻的守关边军,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问题——几十里外虽然也有集镇,但对长期扎营的官兵来说,毕竟不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根本途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官兵们深谙这个道理,却不知如何在沙石飞滚的盐碱地上种植果蔬。尽管他们中间博士、硕士生一大群,但面对脚下硬邦邦的土地,却不知从何下手。

  “我,可以帮你们!”吐尔库扛着锹头,自告奋勇来到营房。他让战士们给他在营地上划出一片空地,然后挥镐舞锹起来……那镐、那锹,在他的手里,如同维吾尔人怀中的都塔尔和热瓦甫,吸引着战士们与他一起挥汗舞动起来。

  垦地,除草,灌水,换熟土,铺碱膜……吐尔库成了战士们眼里的魔术师。那尘土飞扬、又硬又板的盐碱地,转眼间长出了绿叶,结出了瓜果,飘出了菜花香。

  老班长吐尔库

  “香!”“甜!”

  “哈哈哈……”吐尔库捧着又圆又大的西瓜,端上嫩绿飘香的菜肴,在部队的厨房里自制了一场“百菜宴”。“辣椒!我在这里吃上了辣椒!”那一天,湖南籍战士廖长安把他在喀喇昆仑山下吃到与家乡一样美味的辣子菜一事,写信告诉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父亲。“娃儿,好好干,安心服役,要对得起新疆人民,对得起祖国!”父亲在泪水打湿的信纸上,如此教导儿子。

  “请父亲放心,我一定不怕苦,好好干。这里的老乡吐尔库,像老班长一样爱护我、帮助我,他的言传身教将永远鼓励我安心扎根边陲、做一名忠诚的爱疆护国的好边陲兵!”廖长安以同样饱含深情的语言回信给父亲。

  “吐尔库,你就像我们的老班长。”“我的老班长,吐尔库!”

  从此,官兵们见了吐尔库,就这样亲切地叫他“老班长”。而吐尔库呢,每次进营房时,总会像模像样地举着右手,敬一个并不标准的礼,响亮地报告道:“哎嘿,吐尔库前来报到!”

  “看,吐尔库老班长来了,请他帮助!”又一个夏天到来,炎热的烈日下,一群部队官兵站在营房门口,正七嘴八舌着。

  “你们,有事要我做?”骑着毛驴、头戴草帽的吐尔库正好路过营房门口,见官兵们不好意思的神色,便急切地问。

  “吐尔库老班长,都说新疆的葡萄特别甜,我们也想种块葡萄园……”有人终于说出了久梦的一个愿望。

  “好啊!我帮你们建!”吐尔库一口答应。

  “亚克西!”官兵们一听,欢呼着将吐尔库团团围住。

  说干就干。吐尔库第二天就来到营地,并特意挑选了五名战士,成立了一个小“施工队”。在部队首长建议下,吐尔库看了看营地地势,决定在营区东侧通往出口处的一段长约二百八十米的地段,建一个葡萄园长廊,那样既美观,又可乘凉,还不影响营房其他建设和设施。“亚克西!亚克西!”吐尔库的方案让部队领导十分欣喜。

  部队营区正处风沙口,春秋季节,沙尘飞扬,加之盐碱质重,种植大片葡萄并非易事。开始那几天,吐尔库四处奔走,早出晚归,原来他是在察看营区周边的水源和方圆数十里内相应的熟土源。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水源和熟土源都有了着落。吐尔库便带领“施工队”战士开槽挖沟,引水灌溉,排碱除盐,并从五公里外的地方拉来一车车改良的熟土,对葡萄园长廊进行整治培松。

  夯基,垒砖,拉线,划框……葡萄园的长廊雏形呈现后,吐尔库又骑上小毛驴赶到集市,去挑选购买优良葡萄种。

  新疆的葡萄甜,新疆的葡萄香,但在新疆戈壁上种植葡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垦荒、灌水、改良土壤外,葡萄苗必须靠有机肥培植,部队缺这个。“放心,我家有!”吐尔库拍着胸脯,第二天便从家里驮来一担担羊粪。

  “粪儿臭,瓜儿香,塔克拉玛的葡萄,比哪个地方的都要甜和香哟!”那些日子里,官兵们看着骑在毛驴上的吐尔库,天天进出在营房间,嘴里不停地哼着自编的小曲儿,美滋滋地摇晃着脑瓜,像是在做一件至高无上的大事情。

  他真的是在做一件大事情——葡萄园长廊建设进入后期,吐尔库把小毛驴换成了拖拉机,当“隆隆”的拖拉机声传到营区时,官兵们看到拖拉机上装载的是一根根大杨树干。

  “吐尔库老班长,这做什么用呀?”有人问他。

  吐尔库捋着小胡子,开心地说:“种葡萄,没有葡萄架,这样的葡萄连牛羊都不能喂。”原来吐尔库运到营区的整整二十多棵大白杨树干,都是从他自己家里砍来的。于是部队决定连同肥料等一起支付费用还给吐尔库。吐尔库却坚决拒收:“解放军亚克西,你们到新疆来,为我们保边疆、保护我们各族百姓,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不能收钱。”部队没有办法,只得给他家里送去白面算作报答。

  经过几十天的奋斗,部队营区的一条长长的葡萄廊建好了,五百六十余棵新疆葡萄在吐尔库的精心培育与看护下,枝繁叶茂。第二年夏,嫩绿的葡萄架上便结出了千百串晶莹剔透、形如宝石的丰硕果实,喜得官兵们诗情勃发——

  我在新疆参军报国,

  吐尔库为我种下葡萄,

  那葡萄熟的时候,

  我和战友的心儿醉了……

  一滴汪洋般的水珠

  菜园和葡萄园建起后,部队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看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官兵们每天脸上的笑容多了,营区的歌声越来越嘹亮,出操的脚步声也越来越雄健,吐尔库又提出了要为菜园和葡萄园当“义务护理员”。这对缺少戈壁滩上种植经验、人手又紧张的部队来说,是件巴不得的好事。于是,吐尔库一得空就赶着毛驴,扛着铲子和锹头,来到营区的菜地和葡萄园培土除草、施肥灌水。

  “吐尔库大叔,你能教教我们如何种菜、管理葡萄园吗?”一日,车队、食堂和警卫班的战士们来到菜地,围着吐尔库,要求拜师。

  “亚克西,来来!”吐尔库一听,兴奋得跳起了一段流行于当地的萨玛舞。那热情而奔放的舞姿与节奏,让年轻的战士们不由跟着舞动起来。歌声与舞步之间,菜园内、葡萄长廊下,汇成了一幅幅拜师学艺的动人景象。在吐尔库的精心帮助下,部队的许多战士成了戈壁盐碱地上的种菜种瓜能手,有的还学会了养羊养鸭。

  昔日乱石飞舞、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转眼间,成了绿荫葱茏、瓜果飘香、家畜成群的美丽家园。每每“八一”节到来时,吐尔库就骑着小毛驴,从自己的家中将宰好的上等牛羊送到营区,然后端起一碗碗自酿的杏子酒,给他熟悉的和刚认识的一队队新老战友敬酒慰问。“编外老班长”那真诚而炽热的深情,则像沙漠腹地的一泓清澈的泉水,浇醉了官兵们的心。

  其实,部队自驻扎吐尔库家乡那天起,也在积极支援当地各项建设。农闲时,官兵们帮助维吾尔老乡学习汉语、美化家园。农忙时,官兵们挥汗田间义务为老乡收割与播种。附近的托喀依村小学由于条件破旧简陋而常常被风沙与冬雪刮得无法正常上课,许多孩子因此失学缺课,甚至辍学。“孩子们读书是大事,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也不知道是谁最先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捐助那些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正常上学的孩子,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到学校当起义务教员,更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与学生一对一地结对帮困助学,后来形成的“军心工程”从首长到士兵,几乎部队全体官兵都加入了进来。学生的体育课没有一块像样的场地,官兵们便利用训练和战备的空余时间,从营房里拉来一车车煤渣,为孩子平整出一块可以跑步、踢球的操场。后来,又在总部首长的支持下,部队出资五百多万元,在吐尔库所在村的西边建起了一座占地四十八亩、建筑面积近八千平方米,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和运动操场于一体的现代化“八一爱民学校”,彻底解决了当地十几个村的孩子上学难、学校条件差的问题。

  看着丰收的麦子颗粒归仓,看着村上和四邻的孩子们不再为上学发愁的喜悦笑脸,看着亲人解放军做了像天上星星一样多的好事,吐尔库也心花怒放。入夜,星星悄然钻进他的窗口时,吐尔库翻来覆去,把妻子阿依妮莎罕惊醒了:“怎么还不睡?”

  “解放军要搞绿化种树,他们又不知如何在盐碱地上种活树,明天我要去帮助他们……”吐尔库说出了心里想的事。

  “不是说好了,明天要收割我们自己家的麦地?”妻子有些生气。

  吐尔库侧过身,搂住妻子:“解放军亚克西,他们的事是更大的事,我得去帮助他们,我要让冬天的风沙不再吹进美丽的军营;让夏季的烈日不再曝晒到战士的身上;让野狼不敢再轻易闯到战士们的窗前屋后……明天一早我就去营区干活!”

  第二天一早,吐尔库真的又来到了营区。烈日下,他挽着袖子,流着满头大汗,与战士们一起栽种白杨。经过一个夏天的挥汗战斗和一个秋季的培育浇灌,部队营区又增添了一片片绿色天地,自从栽下新树苗后,吐尔库在营区的种植与看护任务又繁重了好几倍,但他总是风雨无阻。

  月亮在喀喇昆仑山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圆缺着。吐尔库与部队官兵栽下的白杨树一天天地长高、长粗,突然有一天战友们欣喜地发现:往年呼啸的风雪在飘落如今的营房时变得温情了,夏日的太阳晒在营房柏油路的暴热也减弱了,哈哈,吐尔库,我们的老班长,这又是你的功劳呵!

  面对部队官兵的感激赞誉,吐尔库谦逊地说:“我做得不够,就像一滴掉进沙漠里的水珠,渺小的很。”

  牵在心头的红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部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一条军用高压电线需要穿过营房外密密的白杨树林,这是部队正常开展工作的战备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但线路沿线的白杨树已经长成十多米高,那飘动的树冠时常击打在高压电线上,直接影响着线路安全,尤其是雷雨天来临,随时可能发生漏电事故。这把工程师袁党平难坏了。他向上级报告,部队领导告诉他:“看护好高压线路等于看护好全部队官兵的生命线!必须确保电路万无一失。”

  难哪,这些白杨树可是当地维吾尔族百姓多少年用汗水栽培下长成做家具、建房子的主要木材,他们称其为“吉祥树”“致富树”,谁敢动这样的树?

  “袁乌斯达(师傅),今天怎么不亚克西了?”一日,吐尔库发现工程师袁党平一筹莫展的样子,便问。袁党平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地给吐尔库说了。

  “你们解放军为我们做好事多多,我们不知如何感激。现在高压线很重要,妨碍的树要砍掉,这好办——你们先砍我家的树嘛!其他人家的树我来做他们的工作。你们放心好了。”吐尔库毫不犹豫。第二天,他带头将自家的五棵妨碍高压线的白杨树砍了。然后又领着袁党平挨家挨户去向村民们解释需要砍树的理由。村民们很快明白了事由,主动配合部队完成了高压线沿途的砍树任务。这事让袁党平感动至今,从那时起,他在每次巡线时,总会把吐尔库当年的事迹向其他维吾尔族百姓宣传。

  从种植到看护,吐尔库为了营房内外的那一排排已形成大片绿荫的白杨树,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那风中婆娑摇曳的白杨,仿佛是吐尔库连结部队官兵的心线,是他与一茬茬战友们建立友情的精神支柱。因为这,看见羊群在啃树皮时,吐尔库会愤怒地追赶好一阵才罢休;看见白杨树上出现一片片异常的枯叶时,他会细心地观察并寻找到改善的办法;有谁胆敢偷砍营房前后的树,他一定会前去阻止。

  树连心,心连军,这是几十年如一日牵系在吐尔库心头的一根红线,这红线便是他热爱军队、热爱官兵的深情厚谊。

  又是一个清晨上班的时间,已任部队管理科科长的廖长安,突然发现吐尔库不知什么时候已蹲在办公楼前,叭嗞叭嗞地正独自抽着闷烟。

  “老班长,怎么这么早一个人蹲在这儿?”廖科长奇怪地上前问道。

  不想吐尔库一下子直起身,掐灭烟头后,紧紧地拉住廖科长的双手,说:“廖科长,你一定要帮我的忙!”

  “慢慢说,别急别急。”廖科长请吐尔库在沙发上坐定,耐心听他讲完原委。原来,吐尔库所在的巴仁乡正在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新村子,将原来散居的村民集中居住,每户一个院落、一个大棚、一个羊圈,形成生活生产绿色循环、足不出户就能自给自足的庭院经济模式。吐尔库所在村被列入首批试点新村建设。新村形成后,所有的村民都要搬过去住。吐尔库的老宅居与部队只隔一条马路,从他家的窗户往外看,就能看到营区前门两行挺拔的白杨林荫,而这些已经参天的白杨,正是吐尔库与官兵们一起栽培的,而且他已守护了二十多年,不管刮风下雪、春夏秋冬,他都要巡视看护,白杨仿佛是他心目中的部队战友,吐尔库对这些树的感情深厚,甚至不能允许自己一天看不见它们……但是,现在按照新村的建设规划,吐尔库的新房子将在新村子的西侧,离部队有一里路远。

  “廖科长,你去找乡里的李书记,告诉他,我想离你们部队近一点,我要每天都能看到这片白杨树。如果看不到它们,我会很难过的……快去嘛!”吐尔库说这话时,眼里噙着泪花。这让廖科长万分感动。

  “好好,我一定去,一定帮你想办法解决。”廖长安把吐尔库的心愿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又及时与乡里直接进行了沟通协商。两天以后,廖科长找到吐尔库,告诉他事情已经解决:乡里专门为吐尔库一家的新址作了调整,把村南头距部队最近的一户调给吐尔库作他的新家。

  “这下我彻底放心了,我又可以天天看到白杨林,天天看到你们的营区了!”吐尔库热泪盈眶,那闪动的泪花,分明是他对解放军的真挚感情!是的,因为这份感情,吐尔库三十余年如一日,手把手教会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在盐碱地上种植花木与蔬菜;因为这份感情,他三十余年如一日,义务帮部队看护菜园、瓜果、葡萄园和白杨林;因为这份感情,他三十余年如一日,将一颗热腾腾的心献给了时刻让他牵挂的军营——当春天第一丝暖意洒到喀喇昆仑山时,他第一个来到军营的菜园播撒新一年的瓜果种子;夏日炎炎曝晒下的第一行汗珠,他一定会洒在葡萄园下的施肥现场;秋天的丰收时节,他总要为部队把养鸭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收割自家麦子;寒冬第一场雪降临时,留在地面上的脚印,也一定是他走向军营的足迹……

  忘不了你的身影和脸庞

  吐尔库是个普通的维吾尔族农民,他帮助部队所做的事情很平凡、很普通,但谁能说在这平凡而普通中不闪烁着非凡和伟大的精神呢?二十年前的新兵战士毛献伟如今已是喀什市“十佳创业青年”,当地著名的企业家。对吐尔库的故事,毛献伟至今记忆犹新:“1995年春,结束新兵训练后,我们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又坐了两天两夜汽车,可谓是‘跋山涉水’,辗转才到了部队所在地。这里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我是浙江丽水人,入伍前刚从省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原本是怀揣一番到部队干番事业的壮志,哪想一到部队就把我分配到生产班,跟维吾尔族大叔吐尔库学习养羊种菜,我的情绪跌到了低谷。后来吐尔库大叔用自己的行动开导我、启发我,并用生涩的汉语跟我唠家常,在他家里的炕头给我讲述他所看到的一代代官兵坚守边疆、默默奉献的故事;是他又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我压碱、育苗、除虫和屠宰家畜的本领。慢慢地我对坚守边疆有了觉悟、有了感情。与吐尔库大叔相处了四年,他就像我的老班长一样,教我、护我,帮助我成长进步……我能有今天,都是吐尔库影响、教育的结果。”

  入伍四年里,毛献伟三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入了党。退役后,小毛起初是蔬菜批发市场的小业务员,常年四处奔走,但似乎内心总有一份割舍不去的情愫在牵着他。这就是吐尔库和新疆人民。2006年,毛献伟毅然决定回到当兵驻地的南疆疏勒县注册了一家专门为“三农”服务的技术开发公司,主营家畜饲料加工技术推广。经过数年努力,毛献伟的公司如今已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可贵贡献。

  三十余年风雨春秋,吐尔库以自己平凡而无声的行动,教育和影响了这个部队的无数官兵,他们有的像毛献伟那样回到地方、落户新疆,为地方建设再立新功;有的甚至官至将军,成了我军中坚,而在他们的情感深处始终没有忘记一位叫“吐尔库”的维吾尔族“编外老班长”曾经给予他们的深刻影响。

  2009年新疆发生“7·5”暴恐事件后,吐尔库看了电视新闻,义愤填膺。第二天,他就跑到部队营区,对官兵们说:“共产党和政府,还有你们解放军,对我们这么好,让我们新疆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你们解放军为我们建立了小学,孩子们上学不要钱。一些人还不珍惜,干坏事。作为维吾尔族人,我替他们感到羞愧!”又说:“解放军亚克西!从今起,我在大门口为你们站岗放哨,谁要想进军营干坏事,我就揪他们出来!”

  果然,从那天起,吐尔库不顾年老体弱,天天拖着瘦弱的身子,来到营房大门前当起了义务岗哨。

  部队营区建设需要雇用农民工帮助施工,为了防止可疑人混入军事重地,部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摸清进入农民工们的身份和基本情况。“这个交给我!”吐尔库自告奋勇担起了每天农民工出出进进的“身份识别检查”的工作。他对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便放行。一见陌生的脸庞和遇见在他平时排查中发现有“案底”的人,就会立即摆摆手,毫不留情地说:“你不能进去干活,你走吧!”

  有村民不高兴了,问吐尔库:“部队的事关你什么事?你拿了部队多少钱?”

  听到这样的讽刺,吐尔库坦然回答:“部队就是我们的家,解放军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能让任何坏人破坏我们的家、伤害我们的亲人!”

  一个内心比金子还闪亮的维吾尔族大叔,在他年近古稀之年,依然在为守护亲人的军营和边疆反暴恐的一线战斗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2014年5月26日,69岁的维尔吾族老人吐尔库不幸病逝。出殡那天,官兵们整齐地排列在吐尔库生前每天都要走过的白杨林下,庄严地向这位编外老战士行军礼,那一刻,哽咽的泪水挂满了官兵们的脸颊……

  远处,在北京、在上海、在海南、在祖国大江南北的无数曾经与吐尔库一起走过的将军与官兵们,听到噩耗后,情不自禁唱起那首当年诞生在吐尔库家乡的老歌——

  天下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当我离开它的时候

  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

  啊,亲爱的战友

  我再也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

  啊,我亲爱的战友

  ……

  吐尔库,我亲爱的战友、我亲爱的新疆老班长,我知道你一生无子无女,却在弥留之际,将拥军的重任托付给了老实可靠的侄女婿和另几位勤劳朴实的村民。

  好班长——吐尔库,我和战友们祝你在天路上走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