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为儿童剧种下“感动”的形象种子(徐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15日09: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历时49天,共有60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奉献了44部风格迥异的优秀儿童剧,219场演出吸引13个省区市观众达15万人次。在本届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呼吁——

  为儿童剧种下“感动”的形象种子

  “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儿童戏剧,关键都是讲故事,讲好故事,而故事核心内容离不开感动。一部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如果没有感动,那么,接受这些作品 的孩子可能就会受一次骗,进而影响他未来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专题研讨会上,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用“感动”这一 关键词表达了对儿童文学、儿童戏剧的理解,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儿童剧创作需要用“感动”感化人心,感动心灵,那么,现实创作中,我们的儿童剧是否 真的“感动”了每一个儿童观众?如何定位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如何让儿童剧在体现童心、童趣的过程中,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童年生活?不同于 往届的研讨会,此次研讨变得更加务实、接地气,讨论的议题,诸如“儿童戏剧与当代生活”、“儿童戏剧与儿童文学”、“儿童戏剧的市场营销和社会推广”等也 都是现阶段儿童剧发展正在遭遇或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来自全国的儿童剧从业者、研究者对于儿童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期望、赞许,也再一次让记者感受 到儿童剧发展的活力和希望所在。

  乘着文学之翼才能飞翔

  “儿童剧与我们的儿童文学和其他的艺术样式比较,一点都不弱,甚至比它们还要干净、纯净。”谈及对儿童剧的理解,文化部科技司副巡视员陈迎宪的 偏爱之情溢于言表。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儿童剧创作数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陈迎宪看来,文学性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当下儿童剧创作的瓶 颈。“如果我们的儿童剧缺少了文学性,那么,儿童剧就变成了一种缺乏力量的戏剧形态。”她认为,儿童剧必须乘着文学之翼才能飞翔,要给儿童崇高和美的追 求、美的向往,给他们一种我们民族坚韧、坚守的精神,让他们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这正是“我们儿童戏剧界的光荣和神圣使命”。

  杨红樱认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戏剧都应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对孩子来说,他们的视觉、听觉,对语言的理解、表达,包 括思维,特别是想象力,戏剧都是其感知世界的最显在的艺术形式。不是说这个舞台离我们的孩子有多么遥远,关键还是我们的创作者要写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作 品,要在文学性的基础上真正讲一个好故事,留下一个可以值得铭记的形象。“为剧场写作的剧作家跟写书的儿童作家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喜不喜欢现场就能看出 来。如果他们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马上你就能感受到你写的故事小孩子是喜欢的。如果你自己很陶醉,迷恋于自己的文学性多高、品位多独特,模仿了什么流 派,结果孩子们看得昏昏欲睡,这样就使创作变得非常残酷”。

  儿童剧观众需要进行细分

  对于当下儿童剧的观众定位,究竟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看,不少与会者表达了他们的困惑。中国儿童剧戏剧研究会副会长李平谈到,国外 对儿童剧的观众分得比较细,2到3岁、4到5岁、6到7岁等都有不同的对应演出。像为2到3岁的幼儿演出就没有舞台,在一个大的房间就能演,而且演员与孩 子们之间的距离很近,演出没有化妆和华丽的灯,主要依赖的是自然光。他们是绝对不会把为低幼的、小学生的演出跟中学生摆在一起的,而我们这样的定位还不是 很清晰。此外,现在一说儿童剧,就看大制作,我们不能说大制作的作品就绝对不好,但是它是否适合2到3岁或者3到4岁的孩子看呢?李平所在的北京丑小鸭卡 通艺术团推出了丑小鸭系列剧,但经常被批评说剧情太简单了。“我们就是给低幼演的故事,针对的就是学龄前的孩子,为此,我们的舞台上绝不用激光灯、电脑 灯,时间上也都是六七十分钟,十分符合国际惯例,用的也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拟人化的动物卡通形象。”李平说,“孩子从剧场走出来都会说,妈妈我也要帮助小 熊,也要做好事。这就是我们希望的儿童剧”。

  儿童戏剧研究者沈玲认为,反映现实题材的原创儿童剧比较少,特别是低幼儿童的剧目多于青少年的儿童剧目。一些民营剧团为了生存,演出的作品功利 主义多了一点,略显浮躁,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缺乏研究。舞台上无聊的逗乐多于故事本身。孩子是最容易被逗乐的,摔一跤他们都乐,一些作品就是利用了孩子们爱 笑的特点,用大量无聊的逗乐迎合于他们。结果看完戏,除了开心、欢乐,故事、情节孩子们都没有记住多少,更不要提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感动了。

  儿童剧的繁荣要“收获”,依赖于“耕耘”

  2013年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的演出市场经济规模同比下降9%,票房收入同比下降 5.7%,但是全国儿童剧的票房演出却呈现出连续增长的态势,达到2.6亿,比2012年增加了5.5%,演出的总场次7576场。仅北京市行业协会统计 的数据显示,儿童剧的演出收入首次突破了1亿元。像北京这样拥有庞大儿童剧市场规模的城市在中国实际上并不多,增长的数字背后,有人欢喜有人忧,各地的儿 童剧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如国家大剧院依托品牌化运作和完整营销体系的优势,儿童戏剧演出7年销售率为84.84%,近3年的销售率为92%以 上,2014年整体销售率达到95.85%,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而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徐州境遇就不同了,据徐州音乐厅总经理杨百祥介绍,该剧 院在不到3年的时间演出317场,全年的平均上座率是67%,其中,儿童剧的平均上座率是27%,“我们面临着有时候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还多这样一种 尴尬的局面”。培育市场、培育观众,对他们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而对于更多的地方院团、儿童剧从业者来说,如何把儿童剧的市场做起来,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剧场,让他们从小接受艺术的滋养,这些都是需要去扎实推 进的工作。戏剧评论家钟艺兵就谈到,在本届儿童戏剧节的29部戏中,中国儿艺占了13部,在北京市的剧院、剧团一共演出了20台戏,贡献很大,但是四川、 重庆、上海、湖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省市及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城市,这些拥有儿童剧团的省市都没有剧目来展演,这未必不是一种遗憾。“儿童剧的 繁荣不能只问收获而不问耕耘,也不能像打鱼,只准备好船和渔网,河里有什么鱼就捞什么鱼,听其自然,还要放养鱼苗、改善品种、提高饲料的质量,儿童剧的发 展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认为,今天的孩子们业余生活和娱乐方式更加多样,游戏、动漫、互联网对他们有太多的吸引力,用什么样的作品把他们吸引到剧场 的确是个难题。中国儿艺的做法是:一是实现优秀剧目能够不断的常演不衰;二是坚持低票价、扩大公益演出的覆盖面;三是重视儿童剧的演出营销和品牌建设,品 牌对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十分重视国内和国际两个演出市场。特别是过去可能没有把眼光放在国外,但如今我们加快了 步伐,把国外的演出市场也当做儿童剧发展的一个方面,比如即将赴德国两个城市演出《三个和尚》。“儿童剧走出国门,这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方面。”尹晓东说。

  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历时49天,共有600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奉献了44部风格迥异的优秀儿童剧,219场演出吸引13个省区市观众达15万人 次。演出剧目品种丰富、各具特色,不仅有国内优秀儿童剧,还有来自美国、西班牙、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优秀剧目,表现手法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新创和 原创剧目占戏剧节剧目总量的三分之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